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4-03-28 18:38:00
综合知识

1、【题目】为什么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答案:

答:1、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2、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3、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4、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案:

集中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国家有哪些职能?

答案:

答: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大类。国家的对内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社会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是:第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第二,根据本国的利益调整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事务。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关系: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延伸,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和后盾,二者都是国家阶级的体现。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案:

答:1、科学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2、科学总结党成立以来的经验;3、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4、科学判断当今国际局势;5、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6、科学分析党的现状。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如何解决“总体上到达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现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答案:

答: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五个统筹”要求,关键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使这一思想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工作步署和实际工作中得到具体体现。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相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它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

答案:

答:1、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要在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并在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实现人的发展;2、是指人在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3、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国家有哪些职能?

答案:

答: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大类。国家的对内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社会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是:第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第二,根据本国的利益调整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事务。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关系: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延伸,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和后盾,二者都是国家阶级的体现。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哪些主要手段?

答案:

答:1,计划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货币的本质和一般职能是什么?

答案:

答: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具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物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答案:

答:1、资源配置市场化;2、企业行为自主化;3、企业产权商品化;4、宏观控制间接化;5、市场体系完善化;6、交易关系平等化;7、市场管理法制;8、经济生活国际化;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如何理解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答案:

答: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2,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3,价值规律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案:

集中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解析:

暂无解析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