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自考专业(行政管理)「名词解释:票拟」相关问答题
中国行政史

1、【题目】名词解释:票拟

答案:

明正统初年, 因皇帝年幼, 太皇太后全权于内阁, 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从此成为内阁最大的特权。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集议

答案:

是秦汉时期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上至将军、列侯,下至博士、议郎均可参加,皇帝通过集议可以根据多方面的建议进行决策。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军机处

答案:

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军机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 以期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 一开始仅是临时性机构, 但因为它 便于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独裁,所以在乾隆以后常设下来,而且权力越来越大,从初设时的仅限于军事方面,到后来逐渐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 军机大 臣秉承皇帝旨意办理机务, 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政务的裁决,官吏的任免,用兵之方略悉由军机处掌理,其实权远远超出内阁之上。军机处的设置, 彻底清 除了宰相制度的残余和影响, 使清朝的军事、 财政、行政大权几乎完全统一在由皇帝直接控制和掌握下的军机处。军机处所置官员有军机大臣若干人,军机章京 16 人,军机大臣与首席军机大臣之间虽有一定的隶属关系,但在行政关系上互不为属,均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军机处不设下属机构, 所以尽管权力很大, 但也不同于 明代以前的宰相, 从属性上看, 仍带有皇帝御用秘书班子的性质。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

答案:

《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议案》: 1928年 6月中共六大作的一个决议,它确定以“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作为红色政权的名称, 并具体规定了苏维埃政权的任务、组建方式和机构设置。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总税务司

答案:

总税务司: 1861 年清政府设立全国性的税务机构总税务司,并任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隶属总理衙门。其职权是掌管海关征收税课,综理全国税务行政与关员任免之事。它在形式上是清政府的海关行政机构,实际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为什么说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具有过渡性质

答案: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有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基本上具备后来宋代二府三司鼎足而立的分工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唐代中枢决策程序分工体系的 痕迹。 枢密院肇始于唐中后期,由宦官担任,参与内廷决策。后梁时,因为清除了宦官势力而改由士人充任,已成为掌握军事民政两方面决策大权的中枢机构。后唐时开始 将中书门下的兵房划归枢密院,并用武将主持枢密院,逐渐表现出枢密院专掌军务的发展趋势。后周政权时再次调整枢密院体制,规定枢密院长官仅是皇帝的顾问, 如不兼宰相职,则不能过问行政事务,同时不再以武人出任枢密使,这已和宋代枢密院体制基本相同。 中书门下在唐中朝以逐渐降为行政执行的综理机构。五代时期职位继续下降。其原因一是中书门下要听命于枢密使,二是五代沿袭唐代翰林院学士之例设置了廷殿学 士,领有人宫草诏权,当然,如果宰相廷殿学士衔,也有草诏权,但所草之诏已不具有机要性质。这意味着宰相虽仍参与决策,但已丧失一部分参与权。 三司使是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是由唐后期的财政专使延续而来。自唐中叶以后,财政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工作日趋重要,为加强财政税收和管理,设置了一些财政 专使,如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常由宰相出任。五代时期后唐时,把盐铁、度支、户部合并,正式设置三司使作为财政之长,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决策,并独立 负责财政事务的执行工作。 总之,五代时期中枢机构已呈现出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宋代二府三司制中枢新体制的雏形。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与孙中山设想的五院制有哪些区别

答案: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孙中山主张在宪政开始后才实行五院制,前提是经过训政后,人民已学会掌握四种政权, 政府依人民意志执行五种治权, 目的是为了“还政于民”。而国民政府则把五院制提前到训政时期执行,而且把人民四种权力交给国民党, 并由国民党中央指挥、监督政府行使五种治权,其实质是利用训政以剥夺人民权力,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旗盟制度

答案:

旗盟制度:清代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管理体制。旗是行政单位,每旗设扎萨克一人掌管一旗事务,下设一班属官,若干旗组织成盟,设正、副盟长各一名,盟不是旗的上级行政单位,而是旗之上设立的监察机构。盟长主管监察,并召集各旗会盟,然后将会盟诸事上报理藩院,盟旗长官均由蒙古王公担任,职务世袭。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清朝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西宁等地设置将军、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作为皇帝的特派人员掌握各有关地区的军政大权,盟旗官员必须接受他们的监督。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政事堂的演变过程及前后政事堂的不同

答案:

唐代宰相议政的办事场所叫政事堂。在唐代初年唐太宗在位时,尤其重视门下省的谏议封驳职能。所以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时又移至中书省,到唐玄宗时,改 政事堂为中书门下,称中书门下政事堂。 中书门下政事堂和以前的门下政事堂、中书政事堂相比,在体制上有以下不同。首先,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其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上“参与朝政” “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号,让其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这些兼职宰相上午在政事堂议政,下午回本署办公。中书门下政事堂则不同, 凡挂衙“同三品”或“同平章事”者均为专职宰相,不再回本署办公。其次,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 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第三,中书门下体制存在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中书门下体制原来是一种分散相权的集体宰相制,但宰相中的首席宰相号称“执 政事笔”会因受皇帝宠信而擅权。唐肃宗时,鉴于李林甫,杨国忠专权的教训,实行诸宰相十日一轮流秉笔承旨的制度,唐德宗时实行宰相一日一值守。北宋也延续 这种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春秋时期以齐国为先导,稍后在晋、鲁、楚等主要诸侯国都相继进行了赋税改革。赋税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铁器工具的出现, 使原来的庶民 在公田外开辟大量的私田,而不肯努力耕作公田,而影响到各诸侯国的赋税收入。第二,由于春秋时期兼并战争的激烈,使公田上劳动的庶民的负担成倍增加,从而 导致他们从公田上纷纷逃亡, 同时,国人也因战争负担而日益走向贫困、破产,甚至发生暴动以及拒绝战争的现象,从而导致兵源不足,这一切迫使较为开明的君主 进行赋税和军赋两方面的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