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50以内加减法什么方法最好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50以内加减法什么方法最好

李传勇回答:
  一、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1、加法   20以内进位加法思维训练的方法很多:有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决法,推导法、减补法等.要根据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的不同,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实现.这里重点介绍:减补法.我们规定:两个可以凑成10的数是互为补数,1和9,2和8,3和7等.都是互为补数.   方法是:用第一个加数减去第二个加数的补数,再加上10.比如:9+4=13   思考方法:第二个加数的补数是6;第一个加数9减去4的补数6得3;3加上10,得13.即9+4=9-6+10=3+10=13   这样的思考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很有好处,但只能符合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引导.   2、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是以20以内加法为基础的,方法有:想加法计算减法、破十法、分解减法后连减法、记小数数到大数、推导法、加补法等.这里重点介绍加补法:   方法是: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减数的补数,同时去掉十位上的“1”,比如:13-4=9   思维方法:被减数个位上的3不够减;减数4的补数是6;6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3,得9,同时去掉十位上的“1”.   二、两位数加减法口算:   两位数加减法这里重点介绍减补法和加补法,首先我们规定:两个和为100的数互为百补数.   1、加法   两位数加法有四种现象,即个位、十位都不进位的;个位进位十位不进位的;十位进位个位不进位的;个位十位都进位的.下面分别介绍:   (1)个位十位都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用数的组成法直接相加.   例:34+52=30+50+4+2=86   (2)个位进位十位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思维方法是:   一个加数十位上的数字加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数字再加“1”,得十位上的数字,个位用一个加数个位上的数字减去另一个加数个位上数字的百补数,得个位上的数字.   例:36+47=83   口算过程:十位上的数字是3+4+1=8   个位上的数字是6-3(3是7的十补数)=3   或7-4(4是6的十补数)=3   所以:36+47十位数字是8,个位数字是3,等于83.   (3)十位进位个位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思维方法是:   首先确定“百”位数字是“1”,然后用一个加数十位上的数字减去另一个加数十位上数字的十补数,得十位上的数字,个位上的数用数的组成法直接相加.   例:83+64=147   口算过程:百位是“1”.   十位数字是8-4=4或6-2=4.   个位是3+4=7.   所以:83+64百位数字是1,十位数字是4,个位数字是7,等于147   (4)个位十位都进位的两位数加法,思维方法是:   首先确定百位数字是“1”,然后用一个加数减去另一个加数的百补数,得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   例:86+59=145   口算过程:百位是“1”.   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用86-41(59的百补数)=45   或59-14(86的百补数)=45.   所以:86+59百位是1,十位和个位是45,等于145.   2、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法我们重点探讨退位减法.   (1)两位数减两位数,思维方法是:   首先用被减数十位数字减去减数十位数字再减“1”,是差的十位数字,然后用被减数个位数字加上减数个位数字的十补数,是差的个位数字.   例:83-26=57   口算过程:十位数字是8-2-1=5   个位数字是3+4(4是6的十补数)=7   所以83-26十位数字是5,个位数字是7,等于57.   (2)被减数是一百几十的退位减法,思维方法是:   首先确定百位是1-1=0即这个数的差是几十几,然后用被减数十位和个位的数字加上减数十位和个位数字的百补数,就是差.   例132-67=65   口算过程:32+33(33是67的百补数)=65.   口算的技巧太多了.以上仅介绍了部分口算技巧,还有利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可以口算;利用凑整法可以口算等等.新的课标要求:“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技巧,培养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核心是我们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探究知识,挖掘知识,而且要成为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决不能死灌硬记,真正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数学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