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失根的兰花阅读题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象首诗,也象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了一栋栋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
1人问答
更新时间:2024-03-28 20:46:57
问题描述:

失根的兰花阅读题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象首诗,也象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了一栋栋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象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花圃有两片,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是从中国来的吧!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花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他们的背景应该是来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宫殿阶台,或者亭阁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十几岁,就在大江南北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的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事物,也见过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从未因异乡事物不同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是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了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我只感觉她古老,并不感到伤感.我曾在秦岭中拣过与香山上同样的红叶,在四川蜀中我也看到过与太庙同样古老的古松,我也并没有因而想起过家;虽然那些时候,我穷得象个乞丐,而心中却总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励的精神.我曾骄傲的说过自己:“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到了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也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头发一根根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感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没有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记忆起,故乡土地的芬芳,故乡花草的艳丽.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笨拙的老牛,才显得淳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素墓庐,把她点缀得美丽了!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从没离开过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依,依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深觉出其中的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第三段中,作者写道:“我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他们的背景应该是来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宫殿阶台,或者亭阁栅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想?

2.失根的兰花作者用蚕比喻——,桑叶比喻——

3.失根的兰花彩色版画具体代指的内容是什么,“我曾记得……不朽的绘图”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比较分析最后一段中“:“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两处文字的不同之处及深刻的思想内涵

5.全文没有直接写兰花,作者为什么还要以“失根的兰花”为题目

曲吉林回答:
  1、原因是作者思乡心切,看到了相同了景物,联想起自己的家乡到处可见的相同的景物2、蚕比喻作者自己,桑叶比喻作者的祖国3、表明作者不论走到何处,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国家的爱国情怀4、前者说明在自己的国家内,可以抛头...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