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成都中医药大学
更新时间:2024-03-29 06:51:04
城市 :四川 成都
地址 :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电话 :028-61800090
邮箱 :
性质 :民办
学校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原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50多年的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四川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有16个学院、3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

  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等。

  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其中“国医大师”2人,“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人,四川省教学名师8人,首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4人,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6人。

  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药人才,其中有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已出刊30余年。

  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67个,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

  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19所,实习医院38所,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是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基地)建设单位。

  “十二五”以来,新上各类科研项目1598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有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接收和培养了来自韩、日、新加坡、以、德、法、英、美、加及港、澳、台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开展了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大学及台湾地区义守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的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等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我校在葡萄牙举办的分校中实施中医针灸本科学历教育。学校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等。

  学校正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八大提升计划,奋力推进再次腾飞,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不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展开
学校概况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原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50多年的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四川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有16个学院、3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

  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等。

  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其中“国医大师”2人,“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人,四川省教学名师8人,首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4人,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6人。

  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药人才,其中有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已出刊30余年。

  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67个,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

  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19所,实习医院38所,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是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基地)建设单位。

  “十二五”以来,新上各类科研项目1598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有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接收和培养了来自韩、日、新加坡、以、德、法、英、美、加及港、澳、台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开展了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大学及台湾地区义守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的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等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我校在葡萄牙举办的分校中实施中医针灸本科学历教育。学校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等。

  学校正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八大提升计划,奋力推进再次腾飞,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不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