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有疑无疑——漫议02高考语文全国卷和北京卷
更新时间:2024-03-29 02:08:54

古人论读书云:“无疑处须要有疑,有疑处却要无疑。”试观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和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似乎也颇有些可疑可不疑之处,我们不妨假装雾里看花,也来有疑无疑一番。

有疑无疑——漫议02高考语文全国卷和北京卷

第一个有疑之处是,既然北京等地区单独命题,那么所命之题的“单独”处何在?从试题的指导思想、试卷的结构、题型的分布直到评分标准,都大同小异,而且大半仍是往年命题思维的延续,那为什么还要“一块红薯分两半,半瓢剩饭二人餐”,另费一路人马搞一套“重复建设”?北京题没有表现出“北京性”,而全国题却出了一道极富北京特色的“沙尘暴”。这是否说明我们对为什么要打破全国大一统的命题方式理解不够。社会上传说大城市单独命题是为了掩盖大城市考分低的尴尬,八旗子弟这回不跟湘军淮军太平军们一块玩命了,人家自己跟自己练。二德子对常四爷说:“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而首善之区的人民并不认同这种见解,他们还是相信自家的子弟兵弓马娴熟武艺精湛,我们有大刀王五和李连杰啊!于是,今年北京的语文试卷,冒着使北京考生分数更低的风险,愣是比全国的难出一大截。或许这就是北京试卷的“北京性”,于无意中透出一股“精英气”。我在预评时指出第一道注音题中的“发胶”一词是老少边穷地区的考生不熟悉的,但既然是北京试卷,想想也就罢了。要考出北京味来,出个什么“发小”、“发糕”或者“桂发祥”来,也都有道理。由于今年北京试卷的主观题部分比去年增加了15分,这不仅直接导致考生用时紧张(许多考生作文只有40分钟或为保证作文时间而放弃最末一道知识题),而且给阅卷者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和鉴别难度。阅卷过程中“有疑”甚多,大约要人均耗费脑细胞0.28千克才能达到“无疑”。所以套用北京卷中一道题的说法:二者较之,北京为难。

第二个有疑之处是,当北京、上海、天津乃至以后越来越多的省市脱离全国统考,宣布独立或者实行“联省自治”,全国试卷的“全国性”何在?假

如有二十个省市“藩镇割据”了,那剩下的十几个省市还能代表全国吗?今年的全国语文试卷在难度上是明显低于北京卷的。当然,我们不能说难度越大题就越好。除了难度,还有一个隐藏在试卷字里行间的“命题美学风格”的问题。读一份试卷,如同读一本书,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命题者的学识、情趣、品位乃至人格。全国卷和北京卷由于结构相似,在几道题上都颇有可比之处。一是古诗赏析题,全国卷出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是好诗,但要求赏析“折柳”一词是否为全诗的“关键”,未免有点死板,好比面对维纳斯,非要人回答她的肚脐是否恰好位于黄金分割点上。而北京卷要求在两首《登鹳雀楼》之间进行比较鉴赏,就显得境界开阔,不论考生水平如何,都既能充分发挥,同时也激发了考生的情趣。现代文阅读部分,北京卷的原文是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尽管有的老师觉得用日本人的作品来考中国学生的现代文阅读不大合适,但东山魁夷的文章本身毕竟是好文章。命题者的审美眼光和对原文的删改都是非常专业和恰当的。而全国卷所选的《话说知音》一篇,表面看上去很有文采,但文章的情感和思考都缺乏深度。知音的可贵就在于难觅,一旦觅得,生命便已完成。倘若知音多多益善,那所知之音一定不是高雅的曲调,而是驴鸣犬吠,百兽率舞。该文对知音典故的翻案写法,立意并非全无道理,但文脉和文气皆过于自信,尚不足以完成文意本身。其实散文专家林非先生另有许多佳作,单选了这一篇年轻气盛之作,透露出命题者的心态过于乐观昂扬了。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