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阅读《三国演义》并查找有关资料)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师:(板书“刮目相看”)大家知道“刮目相看”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1:擦亮眼睛看。

生2:用新的眼光看待。

师:很好,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那么大家知道这一成语的出处吗?

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了解这个成语的来由吧!(板书:孙权劝学)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注释通译全文,组内互相讨论课文内容,划出有疑问的地方。

(生默读,后组内讨论课文内容,释疑)

师:这篇古文比较简单,同学们应该能轻松地理解,现请一位同学试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通译这篇课文。

(生跃跃欲试,但没人敢举手)

师:对不对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能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理解对了可以供同学们学习,错了出可以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啊!把自己的风采展现给同学们,来吧!

(生情绪高涨起来,很多同学微笑着举起手来)

生:我来试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改正,我是这么理解的:开始的时候,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推辞以军中事务多。孙权说:“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你说你事务多,哪里像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谈论,大惊道:“你现在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的阿蒙!”吕蒙得意的说道:“士别三日,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老兄你知道这事怎这么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他结为朋友就走了。

(下面马上有同学举起手)

师:这位同学翻译的基本符合原文的意思,这可看了他仔细的读过课文,但好像还有些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

生1:我认为在“孰若孤”的“孰”字作“谁”来解更好,这句就是“谁像我呢”或“谁有我事务多呢”,这样更贴近整句话的意思。

生2:我赞同他的意见,我有点疑问:在《〈论语〉十则》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里的“三”作“多、几”解表虚指,而“士别三日”中的“三”是实指还是虚指呢?

生3:我认为是虚指,就是“分别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分别了三天。

师:对,文言文中“三”一般是虚指,可译成“几,多,屡次”等。

生4:我听他翻译时把“蒙辞以军中多务”译得比较生硬,我认为应是“吕蒙用军中事务来推辞(孙权的劝学)。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非常中肯,也更能增进我们对课文的了解,那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孙权劝吕蒙学习。(板书:孙权劝学)

师: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

生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说明了吕蒙一定要学习的理由。

师:成功了吗?

生2:没,吕蒙推说事情太多了。但接着孙权以自己的例子来说明读书的好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才打动了吕蒙,吕蒙才开始读书。(板书:吕蒙就学)

师:吕蒙的才学怎样了?

生:有了很大的提高。

师:文中有没提到吕蒙是如何的有才学呢?

生:没有,只是通过鲁肃的赞叹看出吕蒙的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师:对,像这种描写方法就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侧面描写,通过鲁肃叹学就理能表明吕蒙经过学习之后才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板书:鲁肃叹学)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地方。

生1:“肃遂拜蒙母”这句通过鲁肃的行为从侧面表明吕蒙才学的长进。

生2:对,还有最后的“结友而别”,鲁肃为吕蒙的才学而惊讶,于是就与他结为朋友,这也是从侧面证明了吕蒙的才学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

师:对,不知大家还有没注意到本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

(生朗读)

生1:全文都是对话。

生2:是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

师: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生1:孙权爱护部下。

生2:鲁肃敬才爱才。

生3:吕蒙的洋洋得意之情。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这说明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完整的了解。吕蒙从一个只有匹夫之勇的武夫成长为了一个才学较高的将军,这对我们是否有所启示呢?

(组内讨论,各组纷纷举手)

生1:我认为一个学习基础差不要紧,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生2:学习需要天资,但更需要后天的努力,吕蒙身上就验证了这一点,而方仲永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生3:我认为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这样才会促进自己的进步。

生4:要多看书,多看好书。

生5:要多与学识好的人结为朋友,多向他们学习。

生6:不要老是用旧眼光看问题,“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们要注意到别人的变化。

师:是啊,“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们同学们更是“士别三分,即更刮目相看”啊,我们的社会在飞速发生变化,我们的周围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同学也在每天快速的进步,时不我待啊。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点滴体会,其他同学肯定还有不同的想法,那么拿起你的笔,把你自己的认识写在日记本上,以此来鞭策、勉励自己。

【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充当旁观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方向,寻找突破口,让学生多思考,相互全作,集思广益,大胆发言。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应变能力。课内和课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服务,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