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亲爱的同学们,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半,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的语文知识又丰富了不少。又到了检查大家知识掌握情况的时候了,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只要你心情愉悦地与命题人对话,与作家作品对话,你的个性和才华就会得到最好的展示。祝你取得好成绩! 别忘了卷面分。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 震悚(shǒng) 荒谬(miào) 溃退(guì) 锐不可当(dǎng)

B. 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qiān)

C. 俨然(yān)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à)

D. 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zè)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阻遏 创疤 鸿蠕 穷愁撩倒 B. 烦躁 狼籍 蹒栅 缭绕不绝

C. 琐屑 皇急 杀戮 臭名昭著 D. 簌簌 颓唐 案牍 黄发垂髫

3. 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 业已:已经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 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 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

D. 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 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5.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B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比喻 D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6. 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 《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

D.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7.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8. 默写填空:(8分)(1)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1分) (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 (3)“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这句话出自_________的课文《老王》,“他”是指________。(1分)(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2分) (5)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感人至深,“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____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2分) (6)杜甫《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_______ 。(1分) 9.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 巧填春字诗,将括号里含春的词分别填入诗中空格处。(共2分)

(春意、春色、春风、春江) (1)_______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2)满园_______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3)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_______闹。 ——宋祁《玉楼春》

11. 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 。

12. 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2分)

例: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______ 把夏天的门推开了。_____ 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è) 歼灭(qiān) 呵斥(hē) 接济(jì)

B.颓唐(tuí) 差使(chāi) 箱箧(qiè) 俨然(yǎn)

C.琐屑(xuè) 奔丧(sāng) 诘问(jié) 竹篙(gāo)

D.地窖(jiào) 迫击炮(pò) 寒噤(jìn) 缭绕(rào)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肃穆 能耐 狼籍 荡然无存 B.蹒跚 忧闲 瓦砾 月明风青

C.取谛 尴尬 惊赅 转弯抹角 D.拂晓 烦躁 愧怍 穷形尽相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很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汇聚成爱的海洋。 B.老师突然出现在自习课上,让正在偷看小说的李红不禁张皇失措,连手上的书都掉地上了。 C.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座一条板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B.那些制造抢盐风波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C.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D.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曲靖市总人口为5855055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增长了7.12%,文盲率由16.2%下降为7.31%。

5、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由于街上过分清静,楼上飘出的小提琴声也就越显得 。②我再三警告他,要公私分明,千万不可 用事。③在商业竞争上,我们应该提倡平等竞争的原则,而不应该耍阴谋,使手腕,互相挖 。

A.清越 意气 墙脚 B.清脆 义气 墙角

C.清脆 意义 墙角 D.清越 义气 墙脚

6、下列关于文字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不用韵。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于这部书。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正直善良,吃苦耐劳,有骆驼一样坚韧的精神。但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

7、根据提示填空。①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② ,山山唯落晖。(《野望》)

③情哀深处,万物同悲。杜甫《春望》中的诗句“ , ”就是借花鸟来创设此意境。

④《爱莲说》中高度概括了莲品质的句子是“ , ”。

⑤登上寥廓山靖宁宝塔,俯瞰日新月异的曲靖城,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滚滚诗情涌上心头,请你写出连续两句登高咏怀的诗句 , (课内处均可)。

二、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8-9小题,共8分)

8、自进入初中,同学们与语文书朝夕相伴,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对语文书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班级组织了一次以“我与语文书”为专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下面活动。【活动一】手抄报名称征集赛(2分)

请你为小组手抄报拟一个名字,并简洁地说说拟这个名字的理由。

名称:《 》命名理由 。

【活动二】人物故事比赛

从所学课文中选一个印象最深的人物,并概括讲述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3分)

人物: 故事:

三、阅读(本大题含10—24小题,共42分)

(一)(3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2)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阡陌交通 交通: (2)便要还家 要:

(3)便扶向路 向: (4)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虚构的目的是什么?(3分)

14、文中的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3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1)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2)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3)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4)“哥儿,有画儿的‘山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6)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9)此后我就更其收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书》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外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10)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9. 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中有一个短语表达了“我”对《山海经》的企盼和渴慕,这个短语是 ______ ;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时,文中有一个句子生动的表达了“我”的反应,这个句子是_____。(2分)

21. 第(6)段划线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 ________的感情。(2分)

22. 这四本小小的书之所以成为“我”“最心爱的宝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分)

23. 第(9)段内容与长妈妈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这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文中一再提到“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按你的理解,“我”为什么对这类书感兴趣?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说一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

(一)(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5. 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6. 下面的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2分)

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 调素琴,阅金经。

C. 孔子云:何陋之有? 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7. 把下列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文中的“诸葛”是指___________。“子云”是指西汉文学家__________。(1分)

29. 文章结尾说“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写作(50分) 1.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以选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

(一)古诗文背诵(10分)

(1)、________ 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2)、杜甫的《春望》中,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花、鸟传达出作者深深的忧国和思乡之情。(3)《爱莲说》一文中可以用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4)、《望岳》中表现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瞰一切的雄心的诗句是:______ __ __,______ ___ 。(5)《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__ ___,________ ______。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从视觉和触觉写洞庭湖气势磅礴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赠别诗,请写出两句:______ __ ____,____ __ _____。

(二)阅读《桃花源记》,完成2——5题。(18分)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屋舍俨然( ) (2) 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4)咸来问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写了“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横线中。(4分)

发现桃花源—— ——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他描写这些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古诗文默写(12分)(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4)造化钟神秀, 。 (5)《春望》中所见故都荒凉之景透着亡国之痛的一句是: , 。

(6)《望岳》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豪情抱负的是 , 。

(7)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8)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9) ,猎马带禽归。(《野望》)

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一组( )(3分)

A.诘(jié)问 琐屑(xiè) 溃(kuì)退 触(chù)目伤怀

B.骷髅(lǒu) 愧怍(zuò) 环绕(rǎo) 锐不可当(dǎng)

C.亵(xiè)玩 瓦砾(lì) 荒谬(miào) 转弯抹(mǒ)角

D.霹(pī)雳 蹒(mán)跚 颓(tuí)唐 从(cóng)容不迫

3、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错别字应改为_____ 。(2分)

A.张皇失措 B.臭名昭著 C.大庭广众 D.穷愁僚倒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全校同学积极响应校团委为玉树遭受地震灾害同胞献爱心、做贡献。(在“做贡献”后面加上“的决定”)

B.为迎接“五一”节的到来,同学们清洗并打扫了教室。(把“清洗并打扫”改为“打扫并清洗”)

C.同学们要注意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等行为。(把“不”字删去)

D.我们这个大约五十人左右的班级,在全校各方面都起着表率作用。(把“大约”和“左右”删掉一个)

二、阅读 (一)(14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①便要还家 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 ④处处志之 __________

9、把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渔人要“辞去”时,桃花源中人为什么要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但也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理想社会。就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请简略地写出它具有的特征。

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小题2分,共10分)

⑴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

⑵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

⑶ ,决眦入归鸟。 ,一览众山小。

⑷《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的句子是“ , ”。

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

〔加分题1〕默写崔颢的《黄鹤楼》最后四句。(4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táng( )!

⑵那时就极严重地jié wèn(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⑶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⑷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件,学校政教处采取了许多安全措施,收到了成效。(“防止”换为“避免”)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删掉“突然”或“渐渐”)

C.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去掉“是否”)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下降了一倍”应改为“下降了一半”)

二、阅读,桃花源记完成第6~18题。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8.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