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亭的建筑艺术》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29 15:02:45

亭的建筑艺术

《亭的建筑艺术》阅读答案

王振复

①亭子,较多地出现在中国园林文化景观之中,具有休憩、凭眺的实用功能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②亭子又名凉亭,是中国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释名释亭》说:“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亭的功能是“停”,即供人休憩。亭子是一种只有立柱支撑顶盖、四周无墙体(或一侧无墙体)的空间通透的建筑物,亭多设于园林、名胜与通衢之处,有时也建靠在山顶、水边等地,亭子的造型非常丰富,以轻盈俏丽者居多。

③亭子是中国园林的重要景观,造园家往往将亭子巧妙地组织到美的园林境界之中。在园林中,亭有半亭与独立亭之分。半亭常常与走廊相联系,依墙而建。如苏州拙政园的倚虹亭(东半亭)与“别有洞天”(西半亭),半亭给人以“依偎”之感,融于园林环境之中,或探出檐角,十分灵秀,有半掩半露的含蓄之美。独立亭则常建于园林的池水之畔、小山之巅、花木丛中或道路交叉之处等,其造型很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协调,如苏州拙政园有雪香云蔚亭,独立于一个小坡之上,其长方形的平面,正与平缓的坡地相协调。拙政园另有扇亭,建于水岸外凸之外,因而此亭也以凸面向外,这在建筑符号“语汇”上取得了统一。独立亭的文化审美特征,是醒目、鲜明、美感强烈。

④园林之亭的造型,以平面为圆形、方形、六角形与八角形为多见,也有三角形、缺角形、梅花形、海棠叶形与扇形等造型。这大约可以归纳为两类,即几何形与自然形。比如苏州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怡园的小沧浪亭等,平面为六角形。拙政园的竖亭,平面为圆形。苏州西园的湖心亭,平面为八角形。苏州环秀山庄的海棠亭,平面为海棠叶形,是很别致的一种造型。

⑤亭子的“艺术性”,表现为三方面:

⑥第一,作为艺术审美对象,亭子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构景的重要手段,所谓“亭台楼阁”,亭在园林中是颇为活跃、令人注目、比较空灵的一个审美因素。那种小巧玲珑、反宇飞檐的“俏”模样,往往给人以优美的感觉。

⑦第二,亭子的原始艺术功能是供人歇脚休息,这一功能既是实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且以实用性功能为基础。在园林中,亭子往往是供游园者休息的地方。亭,好比是游园路线上的一个美的“休止符”,它在构景上,使得园林这整部“乐章”显得抑扬顿挫,张驰有致,亭子是令人精神舒放的场所,当游园者游园感到疲劳之时,到凉亭小憩一下,感觉一定是很美好的。

⑧第三,亭子本身是美的景观、审美对象,同时又是一个欣赏园景的出发点,亭子具有凭眺的艺术功能。人在亭内,凭眺园内诸景,或是远眺湖光山色,有“快哉”之感。

⑨总之,亭的“艺术性”很丰富。从审美上看,亭的形体常常是小巧的,造型秀美;空间开敞,有“虚”的性格;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成为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一种优美的“旋律”。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九年级上)

1.文中的说明对象是?

2.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从审美上看,亭的形体常常是小巧的,造型秀美;空间开敞,有“虚的”性格”一句中“常常”能去掉吗?为什么?

4.文中到处流露出作者对亭的喜爱,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5.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6、下面是《辞海》里关于亭的介绍,和本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多用竹、木、石等材料建成,平面一般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处。供游客眺望、观赏和休息。设在路旁或大道上的自然保护区“凉亭”、“长亭”。此外,尚有井亭、碑亭等。也指为业务上便利群众而设置的小型建筑物。例如,邮亭、书亭等。

十、亭的建筑艺术

1.亭的建筑艺术。

2.一是被观赏的对象,二是赏景的立足点,三是使人休憩、精神舒放的场所。

3.不能,去掉后就觉得亭全部是小巧的,而没去掉就能知道通常亭都是小巧的,体现了说明问的准确性。

4.因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如:“半亭给人以‘依偎’之感,融于园林环境之中,时或探出檐角,十分灵秀,有半掩半露的含蓄之美。”“那种小巧玲珑、反宇为檐的‘俏’模样,往往给人以优美的感觉。”

5.分类别。

6.《辞海》里关于亭的介绍是科学说明,语言准确、严密。《亭的建筑艺术》虽然也对亭的特征做了介绍,但更着重于建筑艺术,语言生动,富有文采。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