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中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思路整理
更新时间:2024-03-29 18:53:41

中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思路整理

中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思路整理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准确的抄写,不可多抄,不可漏抄,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若看拼音写的汉字不会写,应写上一个同音字,切不可空着。

2、填词:(以现代文语段积累中的内容为主)

(1)反义词;

(2)递进关系:题目中如果出现有“乃至、甚至、不仅……而且……”等词要仔细分析所选词语的表意程度的深浅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要关注待选词语和比喻、拟人对象的对应关系

3、修改病句

找准主谓宾:确定动词,动词之前发出行为的人或事物为主语,动词之后承受行为的人或事物为宾语,发现是否缺主语、缺宾语或主宾、动宾搭配不当(详细方法见病句强化训练资料)

补充:(1)句中有多个主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主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主语寻找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

(2)当句中有多个宾语,却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动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宾语搭配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

4、排序还原:①主语一致,同一句中的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是同一个;

②语境一致,主句和备选句所营造的氛围或感情基调应是一致的;

③句子结构一致,当选项中各个分句的结构已经一致的时候,短句前,长句后;

④考虑逻辑顺序,找准中心句(观点句),区别材料句,按照总分总、总分或分总、时间、空间、思维的顺序排列

5、选题:分析主题,抓住关键词,然后分析主题类型

(1)类似“武汉发展”的主题,则划分小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就是一个选题

(2)已经是个小范畴的主题或是具体的一个活动了,则在关键词的后面加上“意义、目的、原因、益处、弊端”等词构成选题。

6、活动设计题:表现形式为“以……为内容|主题开展……”,常见的活动方式有:

(1)亲自体验解决问题:查资料、采访、主题班会

(2)竞赛活动:演讲、诗歌朗诵、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辩论

(3)展览类:书抄报、展板、黑板报

(4)讲座类:知识座谈、讨论会、名家讲座、交流活动

(5)趣味活动类:对联、灯谜、成语接龙

7、口语交际:表态(是否同意观点),针对矛盾点提出合理解决方法或指出采取正确态度的好处,提出请求要说明目的,礼貌委婉,注意称谓

8、材料分析概括题:找出所有材料的共同点也就是都谈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所有材料中都反复出现的词或短语就是关键词,或所有材料中信息量最小的一则就是所有材料的共同信息。

9、材料选择题:指明每一则材料的主旨内容,符合主题要求的就是合适的材料。

10、图表分析:首先了解图表调查的内容或目的(题目中会告知),然后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得出各自结论(展现在草稿纸上),接着结合题目中告诉的图表内容或目的将横纵向结论提炼整合起来为最终结论,将最终结论同横纵向结论相比较进行检查

二、文言文阅读

(1)解释加点字:提倡首选组词法,即首先联系这个词或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当组词法无法译出该词时,则选用意译法,尤其关注词类活用、通假字、使动、意动、一词多用等现象。

(2)翻译句子一定做到逐字翻译,表意流畅,语气正确。

(3)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根据分值确定要点的个数,从文中找到人物的所有行为,逐一分析,然后进行整合,切不可将同一要点反复陈述。

三、现代文阅读一

(一)常见加点词语品析

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比较删去前后意义上的差别(删去某词后句子的意思是……,有这个词句子的意思是……);

C.删去后语境有何变化(选用:①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②与事实不符;③太绝对了;④是作者的一种猜测)

加点词类型:

1、表推测,说明结论或说明对象的特点、某方面的作用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从时间上限制,说明结论或说明对象的特点、某方面的作用在一定的时间段成立,在别的时间段不一定也是如此,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从范围上限制,说明结论或说明对象的特点、某方面的作用在某一范围内成立,在别的范围不一定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4、表信息来源,说明结论或说明对象的特点、某方面的作用是根据某一方面的信息总结得出的,在其他方面不一定也成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5、表约数,说明数量无法确切获得,是估计得出的,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6、表程度,表明说明对象的作用大小(比如处于首位)

(二)筛选题:从文中确定关键词或中心句作答

(三)选择题:一定将每个选项涉及的内容都还原到文中去,不凭印象作答

(四)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格式:此句用何种方法表明了此句的说明对象的何种特征(说明文常用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名言等);

此句用何种论证方法表明了何种论点或观点,对中心论点起到了何种作用,在文中起到了总结,总起,过渡、强调,使形象、通俗易懂等作用(议论文)。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