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用血脉亲情滋养学生的心灵──《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4-03-29 17:39:48

【情景说明】

用血脉亲情滋养学生的心灵──《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案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台湾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的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轻缓而哀伤的音乐声中出示面色苍白的小钱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的挂图。

2、教师描述:

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故事。刚满18岁的年轻人──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

(此时,教室十分安静,学生个个脸色沉重,眉头紧锁,看得出孩子们都在为小钱感到惋惜、难过。)

3、教师继续描述:

所幸的是小钱得救了,是谁在这紧要关头挽救了小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在教师的叙述中,孩子们不禁松了一口气,一颗揪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图片,以深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用音乐渲染气氛,打动学生心灵,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激起学生的关怀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分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汇报。

3、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在空白处写下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习1~2自然段:

⑴ 指名读。

⑵ 小钱有什么不幸?又为什么说他是幸运的?

生:小钱患的是白血病,很难医治。所以小钱是不幸的。

学生齐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生命之花绽放”。

师:生命是美好的, 然而正值花样年华的小钱却要面临凋零、枯萎,多么令人痛心啊!可要想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书上有一个词是──

生:谈何容易。

师:“谈何容易”是指什么呢?

生:谈就是交谈,说话。那么“谈何容易”应该是指说起来就很不容易了。

师: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分析得十分正确。那么如果你是小钱的家人,小钱此时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着你去找合适的骨髓,你准备去哪儿找?

生:我会到一些比较大的城市找。比如:北京、上海。

师:可是北京、上海的医院却告诉你──对不起,我们医院没有合适的骨髓,那怎么办?

生:到广州找。

生:到香港找。

师:但是这些地方都没有,最后终于在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所以小钱也是幸运的。

而这个寻找骨髓的过程,书上用了一个词,叫──

生:辗转。

师:通过这个“辗转”你可以想象什么?

生:我可以想象小钱的家人和医护人员焦急的心情,他们为了寻找合适的骨髓,四处奔波,十分辛苦。

师:是呀,多么累啊!谁能带着这种累的感觉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设计意图: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身处地,走进人物内心,这样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心情。)

2、过渡:

同学们,在同一时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来挽救小钱的生命呢?当我读到这一节时,格外感动。相信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 分组交流。

⑶ 小组代表汇报:

① 台湾青年刚经历了大地震,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就躺在医院准备抽取骨髓,他让我感动:

师:是的,台湾青年不知道,并不代表不牵挂,不担心。他躺在病床上,内心一定翻腾不已,让我们去贴近他的心,想想他会想什么呢?

生:亲爱的亲人们,你们好吗?我十分想念你们,希望你们能平安无事。

生:亲人们,你们一定要保重自己呀!我捐了骨髓后就去找你们。

生:亲人们,你们不要担心我,要好好照顾自己。

师: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那么还有没有让我们感动的句子呢?

② 当余震发生时,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表现让我感动:

师:让我们来看看第5自然段:“当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什么是“突如其来”。

生:我想应该是指余震来的很突然。

师:余震突如其来,是大是小,事先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面临突如其来的余震,怎样做才会比较安全?

生: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

师:那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齐读“李博士仍沉着……躺在病床上”。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大地开始颤抖,房子开始摇晃,但是李博士仍──

生: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师:那位青年──

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可是需要──

生: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③ 他们抽取骨髓的不易让我感动:

师: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抽取骨髓的年。

学生齐读“经过一次又一次……涓涓流出”。

师:他们明明知道在余震中工作是十分危险的,为什么不远离危险呢?

生:因为他们知道小钱已经等不及了。

师:他们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为了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让人感动。 就让我们带着对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感动,齐读这段话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 骨髓抽取后,李博士的奔波和劳累让我感动:

师:李博士怎么奔波地方?什么时候劳累了?我怎么没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做手术”这里看出来的。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关键的句子。同学们,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当时台湾和大陆没有直接通航,李博士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奔波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济医院──花莲机场──台北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机场──杭州医院

作为当时已是60多岁的李博士来说,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已是非常疲劳,可他顾不上休息,又连夜做手术,他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奔波劳累,是多么无私呀!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

生:李博士你真了不起。

生:李爷爷我长大以后也要向你一样帮助别人,特别是台湾同胞。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李博士的敬佩之情和李博士一起“奔波”吧!

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

⑤ 让我感动的是文章第7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余震的危机与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镇定进行对比,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小钱得救了。小钱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

生:小钱一定想感谢李博士和台湾青年。

师:如果有一天,小钱与他们相遇了,小钱会说什么呢?

生:小钱会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予了我新的生命”。

生:小钱也回感谢所有的医护人员和家人。

生:他还会感谢这世间所有关心他的人。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生:这是一座用爱心架起的桥。

生:这是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的桥。

生:这座桥让两岸同胞的心连在了一起。

师:是的,这座桥延续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这座桥,还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音乐播放《爱的奉献》。

师生齐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并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描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重点词句仔细研读,将地震危机依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想象情境,认真感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切体会到:文本本是死的,它只有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时,文章才会有生命。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用心、用情与文本展开对话,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回味和思考,最后深切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骨肉亲情的不可分割。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