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俞大光:心血凝成惊世响》阅读理解

俞大光:心血凝成惊世响

《俞大光:心血凝成惊世响》阅读理解

俞大光,湖南长沙人。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某战略武器第二总设计师。见到俞大光院士前,曾被普及过原子 弹常识:球状物,旁边是TNT,中间是铀235——再简单不过。真正牛是一个同步引爆器的装置,这是引发大规模杀伤威力的机枢所在。任何有原子 弹的国家,这个装置都是最高机密。听了心下一凛。这位亲手缔造核弹引爆系统的专家,必是位巨人。

错了,老人身材瘦小,有些驼背。这位刚刚过完九十华涎的两弹功勋,微笑着蹒跚地搬椅子、挪桌子,你不落座他也站着,你若插话他就耐心等着。有着工程专家的缜密感——回忆时间会精确到年月日,回忆团队会一字不落地说出全称,回忆场景会点出在场每个人的名字。和老人谈到了“文革”——从哪个角度讲,这都是“两弹一星”历史不能规避的一部分。他主动提起的都是“亮点”:1966年10月“两弹结合”成功完成;1967年12月我国新原理氢dan成功起爆。“其实那时科研队伍已经分成两派,一个叫“草原红色造反总部”,一个叫“革命联合造反总部”。我当时当领导,以为团结大家会很困难,后来去了,没什么困难!上面一再交代,你们去外场搞实验,不要考虑政治问题,连谈都不要谈,一定要作为一个纪律来执行。”

当时的背景是,作为中央专门委员会负责人的周恩来总理为确保“两弹一星”事业少受干扰,为保护科研人员,提出了对政治问题不争论的要求。俞大光感激这个英明决断:“果然是,谁都不谈,都很遵守,以科技为重,技术上非常团结,不出差错。后来聂荣臻表扬了我们,说大家都很遵守纪律”。

当然,这只是他“文革”记忆中最好的一部分。概莫能外,他的“历史问题”马上就被“揭发”出来:仅在新中国成立前有过一次照面的族人“俞大维”,莫名其妙地成了他命运的劫数。当时有人公开放言:“连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的弟弟都混进来了,国防科研单位并非一清到底!”

1967年末,在一次“空投”实验后,俞大光被停止了工作。一次在批斗中,他因为长时间弯腰而昏倒在地,而另一次更危险——因为被故意扣紧的shoukao锁了三天,一双手血液受阻,差点残废。

想问问老人,驼背是否也与当年挨批斗有关?话到嘴边还是咽下了。耄耋之年的老院士,显然更愿意说些积极的事情:“让我交代的有历史问题,有个人问题,有家庭问题,就是没有技术问题。”他很自豪,即便在“莫须有”三字横行的年代里,在工作上也找不到他任何纰漏。

1971年夏天,“风向”稍有改变,俞大光终于离开了“小黑屋”,开始放羊喂猪。他没把这当成苦差事,而是悉心向食堂管理员请教养殖方法,每天将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寒冬,他还摸索出了一套“热水拌猪食”的方法,养出来的猪膘肥体壮。即便喂猪,他也是专家级的“猪倌”。

1972年6月,俞大光重获自由并返回工作岗位,也得以与家人重新团聚。直到1979年,他的问题才完全平反,所有“莫须有”的罪名被洗刷干净。这艰难岁月中的每一个时间点,他都清楚记得,但并不愿向记者复述。问及,他会轻描淡写,不问,也就乐得跳过。人们看到的,只是又以饱满热情投入到国防尖端武器研发中的俞大光。价值和信仰不被艰难人生所残损,相反,在时代漩涡中张驰,仍旧不失本心——这是君子。

提到日本福岛核危机这个问题,老人略有沉呤。“核电站出问题关键恐怕不在“核”本身。或者是选址不对,或者是操作有问题,或者是技术标准有疏漏。不能因此就否定核能源,不用核,能源危机怎么解决?人类生活马上就出现倒退。与“核”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深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可逆的“核时代”。总的来讲,我认为和平用核还是必要的。现在已经不能过于依赖不可再生能源了,核能源虽然也算不可再生,但总量比较高。而可再生能源光从现在的技术角度讲,比例还是很少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核还是一个重要的能源。”

从伦理学角度讨论“核武器”的存废,显然不能解决实现问题。“大家都愿意核裁军,因为从现实层面考虑,生产、维护核武器的费用太高。可是不会达到这种局面,即大家都赞成废除核武器”。呵呵一笑,“如果有可能,我们当然投赞成票。”废止既不可能,就要以力量制衡。“文革”之后,俞大光继续投身中国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参加了首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试验、多次导弹配型实验和储航试验五年终检。带领同事们成功完成了触地引信测试、潜地导弹引爆系统测试。1983年他被任命为某武器核战斗部总设计师,经过五年的努力,该型号战略武器终于在1988年7月成功定型。

人们喜欢谈论工作中的细节。主持研讨第一枚氢dan核试验投放方案,理论弹道数据已经千锤百炼,他还是要求用数个实地弹道飞行数据验证。不仅对弹上程序、弹道测量、遥测方案、气象资料逐一明确要求,甚至连氢dan降落伞的电爆管个数都了如指掌。审阅即将发表在院刊上的文章,虽然“例行”流程,他还是逐一核对繁冗的分量表达式,并指出了一个符号“j”的遗漏。文章作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员蒲仁璧回忆说,“要找出这个‘j’,俞所长在审阅文稿时,必须检查所有的公式推导,核对每一个参数符号。这个‘j’令我愧疚,也令我感动。”

带队住在导弹区附近的宿舍里,为了让其他同事充分休息,俞大光一定会选择对着楼梯的房间;到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出差,一定和年轻人一起坐敞篷卡车。即便后来已是七十高龄,已是院士身份,他还是坚持这个习惯——“卡车院长”的外号被叫了一辈子。

他的事业是他爱国的方式。“没有(核武器),别人肯定威胁你;有,反而打不起来。口头上可能会说大话,真要用起来,都害怕。如果不是你有我也有,挨打的可能性肯定更大。”

君子进取,但有所不为。“那怎么办?备而不用呗!”

(本文节选自《俞大光:心血凝成惊世响》《新华文摘》2011年第16期)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在叙述人物时没有从大处下手,而是从细处着笔,文章多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从多方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B.文章开头说“这位亲手缔造核弹引爆系统的专家,必是位巨人”,可是见到的却是“老人身材瘦小,有些驼背”。这多少有点让人失望。

C.文章在讲述俞大光的“文革”经历时,侧重于时间顺序,从1966年写到1979年,较全面的展现了老人在“文革”中的遭遇,详略得当。

D.俞大光在“文革”中也有不少很好的记忆,但是“仅在新中国成立前有过一次照面的族人俞大维”确使他在“文革”中遭受了一场劫难。

E.文章引用了一个“专家级的猪倌”的事例,意在表明俞大光是没有历史问题的,是一心想为老百姓做工作的,是爱国的。

(2)文章提到“文革”的遭遇时,俞大光说他很自豪:“让我交代的有历史问题,有个人问题,有家庭问题,就是没有技术问题。”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个“自豪“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俞大光是核物理学家,对于核利用,他有很多自己的见解。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一下俞大光的核利用理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两弹一星”历史不能规避的“文革”,俞大光院士总是“问及,他会轻描淡写,不问,也就乐得跳过”,“显然更愿意说些积极的事情”。你怎样理解他的这种心态,这种心态对你有什么启示?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