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活动设计1
更新时间:2024-03-29 01:15:13

【活动目标】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活动设计1

1、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孔子和孟子,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积累孔子和孟子的有关知识和名言警句等,提高文学素养。

3、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任务如下:

第一组:

主题:生平经历

搜集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包括对出生地如孔庙、孔府、孔林简介),要求内容准确翔实,要配以大量图片资料,以便使同学们有直观印象。

第二组:

主题:影响

⑴搜集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情况,尤其是突出的几位也要重点了解。

⑵记录孔、孟言行的著作及其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第三组:

主题:思想

⑴孔子的主要思想

⑵孟子的主要思想

2、全体同学共同任务:

积累并背诵《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二、时间安排

3周。其中收集资料2周,整理资料和成果展示1周。

三、实施过程

教师和组长共同商讨计划大纲,提供学生所需帮助,然后分组实施。

1、制定计划:

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和时间。

2、搜集资料:

由于题材较多,教师首先确定大体范围,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查阅和作笔记。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图片。

3、整合信息:

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筛选。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有条理的汇集。

4、设计形式:

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

5、成果展示交流。选出两名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四、课堂展示(共两课时)

基本环节:

1、孔孟名言擂台赛:

由于事先要求所有同学都背诵孔孟的名言、成语等,所以采取分轮挑战的形式,以小组积分制评判结果;

2、生平经历介绍:

由第一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成果。(多媒体展示,)主要内容包括:

⑴画像。

⑵生平经历。(可包含一些小故事,如“韦编三绝”、“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等。

⑶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等建筑,及建筑内藏品状况。(以导游的身份解说)

三、孔孟学说的影响

1、总地位:被尊为“圣人”和“亚圣”,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介绍孔子及其门下弟子,其中“贤者七十二”。

3、孔孟思想对亚洲各国甚至欧洲国家的影响。(多媒体展示各国家举办的各种节日、文化活动等,还有国家开设的相关课程等)

四、孔孟思想概述(由于这个题目对初中生来说较深,故从大体框架上了解即可)

以《论语》、《孟子》两部书为载体,向大家介绍孔、孟主要思想成就:

1、孔子的思想:

⑴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即对人尊重和同情,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⑵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⑶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

⑷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

学思并重: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以“文、行、忠、信”四目,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

2、孟子的主要思想:

⑴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

⑵“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

⑶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五、我从孔、孟思想中收获到的──谈感想

1、交流思想:

就你对孔孟思想中感触较深的问题谈谈看法或感想。(可以谈收获、谈困惑、亦可谈反对意见)并总结:所谓的“孔孟之道”的本质精神到底是什么?

2、小辩论赛:飞速发展的新科技时代还需不需要孔孟之道?

六、总结

1、教师总结。

2、利用专栏和墙报,将本次活动的成果加以展示。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