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高二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教案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高二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能力目标

朗读和翻译

3、情感目标

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

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

2.结合预习,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

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难字句,可板书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

三、讲析第一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并作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伐: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

过:责备。

无乃……与? 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

何以……为? 一种表反问的句式。

2.简析第一段,提出思考问题。

①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点拨: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教师可根据资料向学生介绍背景。

②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板书]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3.全体朗读第一段,结合简析思路,请同学试作背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一段。

2.细读第二、三段,并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

二、讲析第二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学生朗读第二段,另指一名学生口译本段。

教师点拨本段重点字词: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注意辨析:

过:是谁之过与? 过错

过: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2.简析第二段,提出思考问题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教师点拨: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②用比喻。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板书]

3.熟读第二段,试背诵。

三、讲析第三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集体朗读第三段,请两名学生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疾、辞、患、寡、均、贫、安

注意辨析: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

安: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本段较长,而且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除重点实词外,一些重要的语句要认真翻译(教师可适当板书),为分析本段内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熟读第三段,继续思考练习题。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阅读语文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一.基础知识掌握

1、给加点字注音。

颛臾( ) 冉有( ) 社稷( ) 柙( )

虎兕( ) 萧墙( ) 相夫子( ) 椟( )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3.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

4.下边一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A.危险 颠簸 辅助 B.不稳定 跌倒 辅助

C.不稳定 颠簸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险 跌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5.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为: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为: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为:

6.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于: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

③虎兕出于柙 于:

④龟玉毁于椟 于: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于: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于:

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文中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他们谈话的政治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纵观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对话中坚持了两点看法,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又举出一些比喻,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

(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 )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

(9).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二.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8.子 谓 子 贡 曰 女 与 回 也 孰 愈 对 曰 赐 也 何 敢 望 回 回 也 闻 一 以 知十 赐 也 闻 一 以 知 二 子 曰 弗 如 也 吾 与 女 弗 如 也

①为短文断句。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 )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加点的字注音

A.省 B.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 C.交:

B.忠: 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答案

1.略

2.①既来之,则安之 ②分崩离析 ③祸起萧墙

3.A

4.D

5.①作为 ②语气助词 ③成为 ④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

6.①引进动作对象,不译 ②对,对于,介词 ③从,介 ④在,介 ⑤到,介 ⑥在,介

7.⑴季氏将伐颛臾⑵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 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应制止这种不义的作法。⑶说明冉有、季路二人既做家臣,就要尽职,纵容季氏的行为是失职。批评冉有政治态度的不端正。 ⑷D ⑸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将伐颛臾的真正阴谋 (6)B(7)C(8)D(9)D

8.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

9.①A.xǐng B.chuán

②A.计谋,主意 B.忠诚,忠实 C.交往 D.讲信用

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