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启发谈话激趣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结果?

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预习课文知道的。

师: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生:伽利略。

师:今天,我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要了解伽利略通过哪些步骤成功地得出这个结论?

二、默读课文引路

1、按课后作业第2题给课文分几段?

2、哪一题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自然段?

3、哪一题揭示了全文的线索?

三、讲解课文导学

1、课文难点释疑:

师:伽利略的怀疑有根据吗?课文中怎么说的?

生:他的怀疑有根据。课文中这样说的……(略)

师:这段话中的两个“如果……就……”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伽利略通过假设推出两个结论,也就是两点根据。

师:第一个结论是什么意思?

生:这个结论的意思是:1磅重的铁球拖住了10磅重的铁球,使捆在一起的两个铁球落下的速度减慢。

师:为什么会减慢呢?请说具体一点。

生:……(没有回答)

师:(用两个铁球边演示边解释)因为1磅重的铁球拖住的力是向上拽的,就等于10磅重的铁球减轻了1磅重量。用亚里斯多德的话来解释,重量减轻了,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这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10-1=9,910

师:能仿照第一个结论说说道理吗?

生:因为把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铁球本身的重量就增加了1磅。用亚里斯多德的话来解释,重量增加了,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师:你对这两个结论有什么看法?

生:两个结论正好相反,是矛盾的,说不通。

2、课文重点设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插图,对照课文第四段的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塔下的人们在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的沸腾场面。

生: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

生:大家会把帽子抛向空中。

生:有人会吹起口哨。

生:许多人会互相拥抱。

生:人们会跳起欢乐的舞蹈。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想象有根据吗?

生:我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外国人就是这样。

生:我在电视台播放的体育节目里,看到外国的足球迷就是这样。

生:外国的书籍里描写的也是这样。

师:看来同学们的根据很多。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站在54.5米高的塔顶上的伽利略此时此刻会怎样呢?

生:他会激动地跳起来,挥动双臂。

生:他会大声地喊:“我成功了!……”

生:他肯定会热泪盈眶。

生:他可能会飞跑下塔,来到人群中间。

师:同学们想象得多么具体。现在,我们也来进行一次公开试验,亲身体验一下好吗?谁愿意当伽利略,请上讲台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进入角色。(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公开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伽利略”要注意两个铁球同一高度同时脱手,“塔下的观众”要身临其境。现在开始,一、二、三!

生:啊!……(“塔下的观众”的呼喊声异常热烈)

生:我成功了!(“伽利略”兴奋地站在凳子上举起双臂)

3、总结课文铺导:

师:(挂出小黑板)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生:本文叙述了青年时代的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说的“铁球的轻重不同,落下的速度也不同”这句话产生了怀疑,通过分析和试验,并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验证,得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取得了科学研究新成就的故事,表现了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坚持科学实践的精神。

师:这道填空题中,哪些话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生:(小黑板画出)本文叙述了……取得了科学研究新成就的故事。

师:没有画线的部分是什么?

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作者表达的感情。

师:看了这道填空题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觉得跟中心思想差不多,但不完全一样。

师:哪一部分不完全一样?

生:“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可以简炼一点。

师:你试一试行吗?

生:本文叙述了青年时代的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说的一句话产生了怀疑,并通过分析和多次试验,得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取得了科学研究新成就的故事。

师:说得不错。只要像伽利略那样善于思考,多加练习,就能把中心思想概括好。

【点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敢于破除迷信、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的好教材。然而,要使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的精神,为生活在今日中国的儿童所深深感动和理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章老师根据本文的特点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章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把握要求,设计教法

学生在接受学习任务前,章老师就明确宣布:学习这课,要了解伽利略通过哪些步骤成功地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结论。由于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章老师又针对本文的特点,别出心裁地把“习题训练法”和“情境提示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以课后的习题为纲,充分利用形象,创造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化,章老师时而发问,时而实物演示,时而板演图示,时而自读课文,时而分角色表演,时而巩固练习,教学方法新颖、多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爱学、乐学,情绪高昂,学习效率很高。

三、精讲多练,点拨疑难

对于未学过物理知识的小学生来说,“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便是本课的重点,而“亚里斯多德推出两个互为相反的结论”则成了学生迷惑不解的疑难问题。章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是包办代替地满堂灌,而是以深入浅出的点拨释疑、精讲多练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突破重、难点,他除了实物演示,还运用图示、简单的算式和学生熟悉的数学语言来加深理解。在让学生上台进行实物演示练习时,他又巧妙地把大家引入创设的情境之中,进入角色,变成课文中的人物,展开想象的翅膀,使重、难点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迎刃而解。

四、教给学法,培养能力

章老师重视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变“学会”为“会学”。在教学中,不论是习题训练,入情入境,还是板演图示,实物演示,他总是先作示范,讲清知识教给方法,然后组织讨论,让学生模仿着学。再针对重、难点给以帮助、指点,起到扶的作用,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学,形成了由教到扶再到放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智能步步提高,老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章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犹如一位高明的教练领着一批运动员进行训练。在他的引导、指点下,学生能紧紧围绕老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快乐地动脑、动口、动手,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章老师在“导”字上下的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