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上下五千年》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29 16:01:15

教学目标:

《上下五千年》教案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让学生会运用阅读的方法读,读《中华上下五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3、让学好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交流中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仔细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王安曾经说过“长成须读五车书”。

2、是啊,

多读书,爱学习,不仅能使我们成为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而且可以让我们从读书中感受快乐(齐读):我读书,我快乐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认真地阅读了《中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用一句话说一说。(好在哪里?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知道这么多,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读这本书的?

一、讲究读法---------让我事半功倍

选读法、串读法、研读法(对某一类人物形象特点进行专题搜集,整理研究特点)。边读边思(选择一两段有感悟得都给大家听)、捉迷藏、读目录……看来读不同的书籍咱们得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同一本书大家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串读法:就是按朝代把这个朝代中的历史故事串在一起读。捉迷藏法: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看书猜后面的内容。

3、同学们可真会读书。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我来说,你来猜”

听清要求:根据老师说的,你得快速的说出历史人物的名字来。“女皇、人名、唐朝”“周游列国、讲学、弟子三千”、

“关门、人名、复习”。接下来猜猜历史故事“玉璧、归还、赵国”“刘备、诸葛、隆中”“

鸡叫、舞剑”你们想玩吗?让我们进入

二、精彩回放——我来描述你来猜

1、(要求)你可以概括一个人的形象特征或概括一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猜人名或故事名。(对了你真棒!)

2、学生出题,学生猜。

三、畅所欲言——点击人物论英雄

1、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他们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请欣赏一组人物图片(出示图片)

2、在这组图片中,一定有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并适当评价一下。

3、2分钟作准备。

4、汇报交流:

(孔子)请介绍孔子,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诸葛亮)对他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位重要人物,你了解它的哪些故事?学生说: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你来评价一下,指名说。

小结: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还是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郑和)还记得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郑和的课文,谁来介绍有关郑和的事,他对我国有哪些贡献?

(郑成功)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收复了台湾,假如你是台湾的老百姓,你们会说些什么?

(文成公主)谁来简单介绍她。

(林则徐)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无能,鸦片开始入侵,你知道鸦片的危害吗?道光帝为了维持统治,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从这段历史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说)

经你们介绍,这些人物就变得栩栩如生,在老师头脑中越发清晰,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去读了这些历史人物,还对书中人物作了一些研究,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四、童言无忌——功过是非我评说

1、学生汇报研究情况

说清哪类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师总结:难怪古人云“读史可以明志”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啊,喜欢这些历史人物吗?课后找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和他们一起把自己的研究搞的更深入,更详细,好吗?

同学们读书的收获可真多。让我们细细回味,畅所欲言吧!

五、反思回味——三言两语说收获

1、拿出自己的书签卡。

2、用多种方式在上面表现自己的读书收获,读书感言,也可以是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简述,可以是一句小诗,一句名言,也可以是一段印象深刻的句子等(简单些,真实些)

3、汇报交流,分享收获。

六、总结

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挫折和坎坷,更创造无数的辉煌成就。

五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最后老师送你们两句话,出示两句话: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皆留存于书中。时光无法消磨它们,它们能够得以再现,并给人以新的感觉。

——弗.培根

请记住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我读书,我快乐。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