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备考建议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备考建议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备考建议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初三的学生又即将面临一年一度的中考。2017年中考考试科目、各科分值和去年相比有没有变化?考试内容是否有所调整?这些都是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下面以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2017年3月4日出台《兰州市2017年中考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简称中考大纲)为例做以解读,也算是为全国考生备战中考“指点迷津”吧。兰州市这份刚出炉的大纲显示,今年中考语文考试内容、卷面分值以及答卷时间和去年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据介绍,今年中考语文考试科目卷面分值为150分,答卷时间为120分钟。《考试说明》对今年中考考试命题也提出要求,将进一步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的数量,逐步渗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技能方面,重点考查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渗透在前两方面的考查内容中。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不在繁、偏以及技巧上做文章。

大家都知道,中考在即,各校的模拟考试也已陆续拉开序幕。每年的《考试说明》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可是从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可以看出,中考虽然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考查中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准确性、灵活性能力要求提高。今年兰州市中考说明命题原则中指出: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今年中考试题可能会与往年一样,注重知识的新颖组合,试题新而不偏,活而不难,因此在复习中,应注意能力和基础这两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建议考生要多找一些全国历年的中考试题提前练习。

现在距离2017年6月16日中考还有3个多月时间,为方便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迎考,下面我对兰州市《考试说明》中语文方面的内容进行解读,为初三考生复习助力。从今年的语文中考说明来看,考试范围以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从试题类型来看,选择题约占(约占10%-15%)15分至22分,非选择题约占(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约占85%-90%)28分至35分。试题结构及比例:由积累与运用(20%)、文言文阅读(15%)、现代文阅读(25%)、写作(40%)四大板块构成。试题题量25个小题左右,不超过30小题。试题难易度比例:基础题70%,中等难度题20%,较难题10%。考试内容依然未有大的变化,其中积累与运用: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词的音、形、义。文学常识方面,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背诵、默写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文言文(课本规定背诵的部分)和34首古诗词,阅读课本推荐的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基本内容,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应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阅读: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其中文言文阅读要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现代文阅读要体会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情境,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写作: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见应用文。

由于近两年探究性学习板块的分值逐渐上升,阅读板块部分的议论文或说明文阅读的比分略有下降,考试模式也稳中在变,命题方式正在往“淡化文体,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的能力上转变(今年市质检题中现代文阅读板块的出题方式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因此,如下不涉及文体类型的考点同学们应特别注意:1、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2、把握 尽管在中考时已不再考查文体知识,但同学们在复习时还是应该按文体要求,对不同文体的知识点再作系统梳理。因为只有知识点掌握到位,才能有效应对灵活多变的考试。关于记叙类文章的阅读(包括小说、童话、寓言等叙事类文学作品),同学们必须注意如下知识要点:1、弄清记叙的要素、记叙的人称、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详写与略写、过渡与照应,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分析各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2、弄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归纳文章的中心,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3、分辨文章的类型。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分析,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归纳文章的中心。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抓住事件因果概括文章内容,要能结合事件还原人物精神,要能抓人物心理或“点睛”之笔,把握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看,记叙类文章的阅读所占的比分最大,选材最精,设题角度最广,题型最活,是现代文阅读中必考的内容,设题角度更多在于引导考生感知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引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一些富有创意的题型如图文转换,漫画评说,材料归纳,情境描述,故事续写也都在记叙类文章的阅读中频频亮相。关于说明文阅读,除了要注意前面提到的不涉及文体的相关考点外,还应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结构、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等知识点,特别要注意近几年在试卷中不断出现的新考点,如:1、对说明内容或事物特征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如“克隆”“纳米技术”等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如“外来生物入侵”、“水资源污染”等谈自己的认识。4、根据说明的内容,对某一现象的结果或某一事物的发展前景进行合理推断。5、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6、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7、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8、针对文章的某个方面或某段内容,提出质疑。议论文阅读的考查题型变化较小,主要考点有:1、理解文中的重要字词或有指代作用的词语。2、写出表明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向来是课内外各一篇进行比较阅读,所选素材或内容相似,或题材、体裁相似。有时是选用相同作家的两篇作品进行比较,有时是课内文章和介绍课内作家的文章的比较……主要考点有:1、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关键的文言实词等。2、能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正确的朗读停顿,一般以选择题型出现。3、能正确全面地理解句子的含义,考查方法多为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概括某个段落大意,一般以答案开放的简答题的形式出现。5、对文章观点或人物性格进行探究评价,或要求结合实际谈学习文章后的收获体会等。

根据近几年学生中考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在识记、鉴赏评价、辨析并修改病句方面的能力较弱,因此复习过程中要加强练习。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最容易丢分的题是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近期的复习中,要对常见的虚词进行归纳总结。现代文阅读,是多语文生丢分最多的,短期内学生想提高成绩,就要注重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在作文方面,一定要注重书写规范,注意书写整齐。一些作文水平欠缺的学生,要想在作文上争取分数,在写作时还应注重文章要层次分明,且忌一段、两段一写到底。注意不要出现错字、别字,以免丢失不必要的分数。对得分最高的作文,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以往的考试看,这一点很多学生基本能做到,但学生得高分的比较少,是因为很多作文缺乏文采。考试说明中对写作提倡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对于字音字形的考查,考生要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准确识记,给汉字正音、辨误。同时,考生还要注重掌握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修辞的考查大多结合句子仿写和现代文阅读中精彩语句赏析两种形式进行,考生要熟练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仿写前要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的特点,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仿写。精彩语句赏析应结合修辞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进行解析。语言拓展运用和综合性学习要求考生平时要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生活,不断提高新闻提取类、对联、广告类、口语交际类和图表类题目的解析能力。对于文言文阅读,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掌握常见的八个虚词(之、其、为、以、于、乃、且、故)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语句的翻译。现代文阅读建议考生复习时结合中考常见的几种文体--记叙文(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进行专项训练,熟悉概念,如五种表达方式、十种说明方法、四种论证方法。写作部分要提高四种作文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和写作能力,掌握一种擅长的文体,平时写作时做到书写整洁、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考场上自然得心应手。掌握了相关文体的知识要点,同学们还应相应训练三五套最近几年中考语文阅读板块的套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能如此,同学们在答题时便能做到成竹在胸、胜券在握,笑到最后。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