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伯牙绝弦》教学设想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叙述了春秋时代一段动人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鉴赏,二人成为知音。后子期身亡,伯牙悲痛欲绝,摔琴以谢知音,并发誓终身不再鼓琴。全文只有77个字,读了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教学本篇课文,可以做以下尝试:

《伯牙绝弦》教学设想

一、通过诵读,走进文本

古诗文教学要在读上下功夫,要通过多种读的形式,读出节奏,读出美感,读出韵味。由于学生在此之前接触古文的机会不多,对古文的表述方式十分陌生,很容易产生望文生畏的情绪。所以在初读感知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断句、停顿。通过范读、领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引领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去生涩、读走畏惧,直到读出感觉,读得琅琅上口,入情入境,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

二、领悟学法,理解文本

在学生通过阅读对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带领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对文言文有一点浅显得认识,但对掌握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和理解方法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要对学法加以指导。一是学会借助工具书和借助文中的注释进行自主学习,加以理解,这是学习古诗文重要方法之一;二是凭借以往的经验和积累理解词句,如“曰”、“乃”等词语,学生在以前学过的古诗文中已经对词的意思有所了解;三是联系上下文加深理解。如比较“善”字在文中前后的不同意思。“善鼓”、“善听”含有擅长的意思,而后面的“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的“善”则含有赞叹的意思。让学生比较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训练思维与语言,巩固对古文的理解,实现古文与现代文的优势互补。

三、注意联系,提升文本

《伯牙绝弦》一课虽然寥寥数言,但结构严谨,句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句子之间内在的联系,抓住重点句子展开研讨。如文中第一句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是总起句。而下面的两个分句具体地来解释伯牙“善鼓”——“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在伯牙的十指间流淌出来的旋律,能够表现出山的险峻和水的浩渺,可见琴艺之高;子期善听——“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平民出身的钟子期竟然能够通晓音律,而且鉴赏水平如此之高。第四句是总结式的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注意以上句子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深入了解伯牙琴技的高超和钟子期欣赏鉴别音乐的水平的高超,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四、把握留白,拓展文本

钟子期和俞伯牙是一生一世的知音,更是千古知音。所以他们对音乐得交流、理解、欣赏也决不仅仅停留在“高山”、“流水”这两种意像上,这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上足以说明。为此,可利用文本中的留白,充分地进行对文本的拓展,进行想象和语言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联想这样的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志在明月、志在修竹、志在流泉、志在春雨、志在秋叶、志在游蜂、志在舞蝶……而所有伯牙琴声中所传递的信息,钟子期都能用他的心灵领悟并产生共鸣。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再模仿古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感悟到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心相印的友爱和心灵相通的默契。明白了所谓知音,就是那世界上最懂你知你的人。从而深刻的理解子期死后,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心灰意冷的心情,以至于摔琴绝弦,“从此不复鼓”的行为。在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整合。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