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23、芭蕉花 教学设计

23、芭蕉花

23、芭蕉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1个“芭、晕、托、株、摘、袖、捧、厅、训、掐、搁”;理解并积累9个词语;能够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托、袖、捧、厅、训”5个汉字并记住字形。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理解妈妈说的话。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3、 理解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私自拿,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11个;理解并积累9个词语;能够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托、袖、捧、厅、训”5个汉字。

2、能熟读课文了解妈妈为什么说“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能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备注

一、观看图片,引出课题

1、观看图片,出示词语:芭蕉花(草字头、形声字)。

2、简介芭蕉花:芭蕉又称大蕉,属芭蕉科,原产热带亚洲,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台湾等省区有栽种。芭蕉花的颜色是黄色的,形状像尖瓣的莲花。它不但很美,而且还有药用和食用的价值。人们常用芭蕉花与其它食物一起烧煮用以治病,如治头晕、心脏病等。人们还喜欢用芭蕉花做成美味的菜呢。

3、出示课题:23、芭蕉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思考:课文围绕芭蕉花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完成练习。

2、出示填空:

我五岁那年,妈妈,于是我和哥哥翻进围墙的窗子去,父母知道后,当时我俩都。

3、指名分节把课文读正确。

4、交流填空答案,朗读填空。

5、学习生字:晕。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2、3节

①四人小组读课文第2、3小节

要求:1、找到描写我和哥哥摘花过程的小节。2、划出摘花过程的句子。3、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交流并出示句子(一):

从围墙的窗口看见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我们欢喜极了,就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进去的。

a出示图片理解:一簇、一株、一朵;动作理解:托。

b指导朗读(读出“欢喜”的语气)。

c板书:见花(发现)。

③交流并出示句子(二):

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

a学习动词:摘、藏、带、捧、跑。

b随机学习生字:袖、捧

c板书:摘花,拿花。

(师:是啊,这些动词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哥哥是那么的快乐,因为我们太爱妈妈了。)

④师生合作读句子。

2、继续学习第3小节。

①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节,要求:爸爸妈妈看见芭蕉花时是什么态度?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句子: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唉!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

a读句子。

b学习生字:厅

c板书: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训了一顿

③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我和哥哥那么辛苦为妈妈摘来了芭蕉花,妈妈不但不开心反而非常生气?为什么爸爸也狠狠地训了我们一顿?)

④释疑:老师引导: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再读读课文。

a出示课后练习:

母亲问我芭蕉花是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 ”

理解:照实

b回应质疑:现在谁来说说母亲和父亲为什么都很生气?

c交流。

d分角色朗读两句句子,引导读出父亲和母亲对我们严格要求、生气的语气.

⑤引读第三小节

理解动词:掐——换个词来说说:摘。

板书:还花(师:最终我们还是把花还了回去。)

四、讨论交流,练习说话。

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家的东西;有人说,为了治妈妈的病,可以这么做,生命最宝贵。那有没有什么可以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1、小组讨论。

2、交流。

3、老师小结:你们都很聪明,为兄弟俩出了那么多好主意。你们的这些办法既没有损害别人的东西,又能治好妈妈的病,真不错!

四、复习巩固

1、复习词语。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23 芭蕉花——

(治头晕)

我和哥哥父母

见花 非常生气

摘花 连连叹气

拿花 训了一顿

还花

爱(严格要求)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就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在字词教学中,我突出了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出示课题后“芭蕉花”后,问: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知道了草字头的字大多数和植物花草有关系,学习“袖”,让学生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记,这样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让学生懂得了识字的方法。鉴于下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读课文,提出问题”,在学习第三节时,我试着让学生质疑,有学生说:母亲为什么生气?为什么连连叹气?我那么千辛万苦为母亲“偷”来了芭蕉花,母亲为什么还要说她生下了我们这两个不整齐的孩子?父亲还要把我们拉到客厅训一顿?于是,根据这一思路层层展开,帮助学生沥青课文脉络,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宗旨。在教学安排上,我觉得还有些欠缺,在学生初读课文,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如果这时让学生根据这个填空质疑,就会节省点时间,效果一定会更好。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