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阅读答案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阅读答案

范福潮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历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15岁中秀才,1892年入京补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其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颇受本科正考官翁同龢赏识。甲午四月,应散馆试,由庶吉士补翰林院编修;六月,中日战争爆发,与文廷式、徐世昌、张謇等奏请密联英德,抵御日本。

甲午一役,洋务派官僚企图从军事、技术上追求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这给了欲从政治改革入手保国强国的维新派一试身手的机会。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身处变法运动中心的蔡元培,一直在冷静观察形势,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梁为伍。当时,康、梁是政治红人,投拜者接踵而至,而他在其炙手可热之时,耻相依附,不往交纳。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蔡公不为所动。

后来,罗家伦就此事询问情由,他从容言道: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他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

这时,蔡公的思想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不像某些翰林学士钻营投机,奔竞仕途,而是广泛阅读西方新书,认真思考救国之道。他与友人合作,开设一所东文学社,学读日文书,并练习翻译。他不仅大量阅读《电学源流》《光学量子力学图说》等自然科学著作,还读了很多诸如《环游地球引录》《日本史略》《日本新政考》等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他写了这副对联,挂在书斋自勉。

1898年9月,蔡公出京返籍,徐树兰聘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中西学堂是徐氏用公款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既有旧学,又有外语和自然科学,外语课原来设有英、法文,蔡公到校后增设了日文。民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北大地质学教授王烈当时都是第一斋学生。1900年正月下旬,徐氏派人把《申报》刊登的上谕送给蔡公,嘱他自当以名教纲常为己任,以端学术而正人心,但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学生,复书辞职。此后,蔡公去临安县为绍兴侨农办小学校,又去杭州商议改某书院为师范学校,不辞辛苦,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1901年七月,蔡公应上海澄衷学堂总理(即校长)刘葆良之请代为总理,一月后,刘又介绍他去南洋公学任特班总教习。特班学生皆为通古文辞者,非请翰林授课,难以压堂,故聘蔡公为总教习。蔡公对待学生,宽严有度,学生中最为蔡公赏识者有邵力子、胡仁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后来皆为民国政学界名人。1901年冬,南洋公学中院五班学生因反对当局专制而全体退学,蔡公将退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募款设校,沿女校之名,曰爱国学社,请吴稚晖、章太炎为教员。不久,章士钊带南京陆师学堂十余名退学生亦来学社,蔡公请章向学生教授兵操,他亦剪发,穿短衣,与学生同在操场训练。留日学生因东三省俄兵不退,发起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于是爱国学社亦组织义勇队以应之,是时,爱国学社几为国内惟一之革命机关矣。

当时,革命已是学界对政治形势的重要认识,1903年邹容《革命军》中即有杀尽胡人之说,但蔡公在《释排满》一文中认为满人入关260年,无论其血统、其风俗、其文化,早已被汉人同化,由是而言,则又乌有所谓满洲人者哉!是故,他不赞同。时至清末,多数汉人已无种族之见,所谓排满,实为反专制反暴政也,只因清廷是专制与暴政的代表;由是而知,事之有利于满人者,虽善亦恶;而事之有害于满人者,虽凶亦吉,他继而认为,各省官吏勒索赔款,公行贿赂,以为彼政府敛怨于平民者,皆足以动摇满洲人之基本,而为多数汉族之功臣!如张百熙之流,实心举行新政者,宜斥为助桀之民贼而诛之!政府腐败有利于唤起民众,新政改革不利于鼓吹革命,蔡公此论实为日后《民报》诸君攻击梁启超君主立宪定了调子,同盟会纲领中,驱逐鞑虏实是幌子,建立共和才是真意。

自三十六岁以后,我已决定参加革命工作。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种下暴动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校,预备下暗杀的种子。(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苏报》案后,国内的革命运动已经公开化,蔡公亦开始加紧实行他的革命手段,此后一年间,蔡公以爱国学社为机关,以来自东京的军国民教育会成员何海樵、杨笃生、吴樾为骨干,组织暗杀团,拟定的第一个暗杀对象竟是慈禧太后!

鉴于形势的发展,为配合孙、黄领导的国内外革命组织的活动,蔡公认为有必要在江浙成立一个革命组织,他与陶成章、徐锡麟及狱中的章太炎商议改组暗杀团,重订章程,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光复会,他被推举为会长。此时的蔡公,已与孙、黄并列,成为当时三大革命团体的首领之一。

(内容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作为清末翰林走向革命,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革命手段偏重于搞暗杀。然而,暗杀活动连遭失败,蔡元培对此感到茫然:在上海所图皆不成,意颇倦。

(摘自单滨新《辛亥革命前后的蔡元培》)

②九一八事变后,蔡元培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1940年蔡公去世,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甲午战败后,面对杨锐等维新派权臣的拉拢,时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开始思考政治局势,最终决定不与康、梁为伍。

B.在广泛阅读了国外自然、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书籍之后,蔡元培的思想在悄然发生变化,产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蔡元培组织南洋公学退学的学生成立爱国学社,他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聘请吴稚晖、章太炎为教员;而且还注重学生的军事素质,他请章士钊向学生教授兵操。

D.在排满的问题上,蔡元培不赞同邹容杀尽胡人的观点,他指出汉族官员也有勒索贿赂之败类,因此认为凡是敛怨于平民的人都是民贼。

E.文本通过记叙清末翰林学士蔡元培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反映了晚清政府腐败没落,最终将其阵营内的部分知识分子驱赶至反专制必闹革命的阵营的社会现实。

(2)蔡元培本是晚清政府的翰林学士,为什么走上与清政府对立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材料陈述原因。(6分)

(3)蔡元培为当代青年熟知的身份是北大校长和教育家,而材料聚焦蔡元培的政治革命经历。请结合材料,梳理一下其中有哪些内容与蔡元培日后教育家身份一以贯之。(6分)

(4)材料叙述了蔡元培的诸多政治思想和革命行动,请结合材料分条陈述。并针对其中某一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2.(1)CE(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开始一词不当,1894年6月蔡元培就上书联合英德抵御日本。B项读书与思想转变的顺序不当,且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主张,不宜概括蔡元培的相关思想。D项认为凡是敛怨于平民的人都是民贼不正确,原文政府腐败有利于唤起民众,新政改革不利于鼓吹革命,是将改革政治者称为民贼。)

(2)①蔡元培早有爱国思想和政治意识,做翰林学士时就上书奏请联合英德抵御日本。

②甲午战败后,洋务派、维新派的相继失败,使蔡元培认识到必须走人才培养的道路,于是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③清末,国内革命形势兴起,章太炎、吴稚晖等诸多名流倡议革命,蔡元培也投身革命洪流。

(每点2分)

(3)①在维新变法阶段,蔡元培就注重人才培养才是改变中国积弊的根本途径。

②蔡元培出京后,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比如在学校开设新课程,组织刺杀也以爱国学社为机关。

③蔡元培宣传革命思想,还注重通过撰写文章等人文手段,如《释排满》。

④蔡元培一生无论是革命活动还是教育活动,其核心都是民主革命。

(列出三点即可,若将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的对联,挂在书斋自勉列为一点,给1分)

(4)①蔡元培认为从事政治活动不能靠钻营投机,而是潜心阅读东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文化,从中发现晚清政府的人才缺乏的根本问题。

②在火热的革命浪潮中,蔡元培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指出排满的反专制反暴政的本质,以此来唤起民主持续坚决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意志。

③蔡元培在实践中看到革命行动的必要性,放弃了早期唯有读书声的主张,在学生中助成军事训练,积极策划暗杀行动,组织革命团体。

④我认为蔡元培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的政治观点不恰当。暗杀是企图以较短时间和较小代价实现社会政治变革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将革命对象设定为某个体,会误导民众对革命目标的理解;其次暗杀偶然因素太强大,成功率低,很难切实推进革命进程。

(每点2分。思想和行动概括其他切合材料的要点也可得分,共6分;评价其中一点2分)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