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阅读答案:太阳神鸟……(含答案解析)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阅读答案:太阳神鸟……(含答案解析)

在已出土的中国古代有关太阳崇拜的文物图案中,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的图案最为精美。金饰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是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太阳神鸟”金箔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达20克。

外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透空的表现形式。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芒饰,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的鸟构成,鸟均作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的状态,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图案的旋转方向相反。在红色衬底上,该金饰内层图案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或太阳,外层图案中的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远古神话传说中与太阳有关的驮日神鸟, 据此, 专家学者将其定名为“太阳神鸟”。

由于太阳在人类的生存繁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先民们对太阳天然地怀有一种敬畏崇拜之情。在各种原始崇拜观念中,最广泛的就是太阳崇拜了。“太阳神鸟”金箔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太阳崇拜习俗,更以其简练和生动的图像语言,向我们透露着商周时期古蜀国人的精神观念。在图像语言能力远远超过文字能力的古蜀时代,古蜀人自然盛行采用雕塑和图案来表现其太阳崇拜观念。相关的文物图像充分证明了太阳崇拜是古蜀时代一个十分突出的主题观念。同时,考古发现还证明在古蜀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的崇鸟观念与鸟图腾,又与太阳崇拜和太阳神话相互交融,两者通常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首次发现的太阳神鸟金箔饰,正是这一信仰观念的极好例证。除了表达对太阳神的崇奉之情,金箔饰的制作者和使用者,可能还以此来表明他们就是《山海经》中所述“使四鸟”的帝俊的后裔,表明他们与远古太阳神话传说中金乌化身的帝俊和羲和的儿子十日的亲缘关系。

“太阳神鸟”的图案是中华先民太阳崇拜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代表,今天,这件造型精致,寓意深刻的杰作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识而代言中国文化遗产!

7.对“太阳神鸟”金箔饰图案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 金箔饰分内外两层,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0.02厘米,重量却有

20克。

B. 金箔饰内层图案就是一个喷射出12道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等距离分布的弧形齿状

光芒的太阳。

C. 金箔饰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均呈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状的按反时针方向飞行的

鸟构成。

D. 金箔饰图案中的鸟在红色衬底上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远古神话传说中与太阳有关的

驮日神鸟。

8.下列不属于从“太阳神鸟”金箔饰上可以解读出的古蜀人的精神观念的一项是:

A. 古蜀人崇拜太阳,信仰太阳神话传说。

B. 古蜀人盛行采用雕塑和图案来表现其太阳崇拜和神鸟崇拜观念。

C. 古蜀人的神鸟信仰与太阳信仰并存交融。

D. 古蜀人可能认为自己是传说中帝俊的后裔,与十日有亲缘关系。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 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古蜀国的“太阳神鸟”金箔饰是中国古代有关太阳

崇拜的文物图案中最为精美的代表作。

B. “太阳神鸟”金箔饰是中国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思想、复杂的宗教迷信观念、丰富的

艺术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C. “太阳神鸟”金箔饰,既是古蜀人对远古神话的一种生动解释和艺术表现,也是中华

民族远古时期太阳崇拜的珍贵实物记录。

D. 充分展现了中华先民非凡艺术创造力的造型精致、寓意深刻的“太阳神鸟”金箔饰已

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标识而代言中国文化。

7、 C、(A项答非所问。题干问的是对“太阳神鸟”金箔饰图案的说明,而不是对“太阳神鸟”金箔饰的说明。B项不合原文。原文说内层图案是“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或太阳”而不是“太阳”。D项“联想到远古神话传说中与太阳有关的驮日神鸟”属于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对图案的客观说明。)

8、B、(答非所问。“用雕塑和图案来表现其太阳崇拜和神鸟崇拜观念”是古蜀人在文字能力尚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对表达自己信仰崇拜观念方式的自然选择,不属于精神观念。)

9、C、( A项缺少限定,少了“已出土”这一定语。B项无中生有,添加了文中没有的“迷信观念”。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代言中国文化遗产”而不是“代言中国文化”。)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