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构建自主的新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语文课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课程,是由特殊教学内容形成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学生的多元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解决者。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平等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这里我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读者的。

构建自主的新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生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学生面对陌生领域,自己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找答案,提高学生预习能力。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和作者的资料,如“你了解花生的哪些生长特点?”“课题为什么叫落花生”“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查找相关资料。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搜集,或到图书馆查找……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己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生的积极性、生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时,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并说出理由”让学生自选内容,体验感悟,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生:我喜欢议“花生”这一部分,因为它让我学到了做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做只追求外表美、讲体面的人。

生:我喜欢“吃花生”这一部分,因为它让我感受了劳动的快乐。

生:我喜欢“种花生”这一部分,因为它让我体会到“没有付出,只有收获”的含义。

……

学生在对话交流中个性得到张扬。而通过学生的发言,大多数学生选择对“议花生”感兴趣,恰好这又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于是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深入文本。引领与文本对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之花,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与文本的交流对话的主要方式有读、品、悟、入、辩等,教师应营造安全、自由、和谐、欣赏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精神沟通、心灵碰撞,让学生达到实践语言、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的目的。

在学习“议花生”这一部分时,我要求学生把感受特别深的句子,做上记号,并联系生活实际、课文内容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批注评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然后,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班级交流,课堂情意浓浓、学生发言踊跃。

生:我通过“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体会到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格。

生:爸爸借花生教育子女做一个不要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一位学生高举双手要求发言:“桃子、石榴、苹果既好看,又好吃,课文都说只产生爱慕之心,而没有实际用处?”我会意地笑了,引领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师生达成共识,作者只将两者的外表进行比较,并没有对其进行评价。

三、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热爱、理解、宽容、信任每一个学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深厚的课堂友谊鲜活的体现,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

在教学《落花生》课中,指导学生了解插图内容。一个学生质疑: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父亲来了很难得?我马上抓扬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住课堂中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讨论,结合父亲为什么难来?他来的目的是什么,表风怎起,吹皱一江春水,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生:“父亲工作繁忙,他来过收获节的目的是和家人联络感情。”

生:父亲是做抗战工作的,他主要是借过收获节这一契机,教育子女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生:可能是他父母离婚了,但他父亲时刻关心子女的教育

……

答案真是千奇百怪,说法不一,但是它是儿童心灵的内心表白,在课堂中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想象在课堂中飞跃,创造火花在课堂中迸发。个性化灵性魅力在课堂上展现。

四、联系生活,体味情感,在辩论中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议论的空间,把学生推到前台,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鼓励他们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尽情地与课文交流对话。

师:同学们,下面教师搞一个栏目《实话实说》,你说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你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为什么?根据学生见解把全班分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高涨,课堂高潮跌起。

生:我愿意做苹果、石榴一样的人。因为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只有显示自己的才华,才能让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生:我愿意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虽然默默无闻,但是“日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还是喜欢做事不张扬的人。

生:当今社会要有真才实学,一味地炫耀自己,岂不是一只好看的“花瓶”吗?

生:做人应该一半花生人、一半苹果人,既要有真才实学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两全其美。

生:体现和实力同样重要。实力代表你的本事,体面代表你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两者缺一不可。

……

学生在对语文文字感悟基础上,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他们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

五、升华自我,给学生课外延伸的空间,雕琢学生的心灵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堂教学的拓展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的感知和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实践者,从而让学生的语文思维活起来,真正把课堂构建成为连接续课文和生活的桥梁,真正让语文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的结合,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落花生》一文中,行文即将结束,学生理解了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我让学生仿写名人名言,谈自己的感受,制作成座右铭,贴在书桌上,末尾

署上自己的理想和大名,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学生课后阅读许地山写的文章,《空山灵雨》、《缀网劳珠》,并制作阅读卡。再一次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绪”,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将学生探究对话的欲望转移到了课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得以同构共生。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