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识字教学

引言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识字教学

现今进入新世纪,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巨大的信息流,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对人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现代社会对人的现代汉语能力有着客观必然的高要求。低幼时期是培养儿童汉语能力,特别是识字能力的关键期。如何把握好儿童识字的黄金时期,创造出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其识字能力?成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深思、探索的课题。

一、对于新课标中的识字教学的解析

在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为了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从“三个维度”明确提出“识字和写字”的学习目标,使教师驾驭教材有了方向和尺度,利于操作。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的学习目标的具体安排如下表: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低年级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读生字字,扩大识字量,为学生及早地轻松地获得阅读乃至写作的快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注重借鉴以前的识字教学经验,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设计出别出心裁的识字教学部分。该部分的教材主要有三个特点:

1、以韵文为载体,安排了独立的识字课

在第二册语文教材中,没有如以往的编排一样,把识字课集中编排在一起,成为整大块的识字课,而是分别排在每个单元的开头,采用韵文的形式出现,意境优美,易于朗读。这样巧妙的安排,使识字课和整个单元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不再孤立地自成一块和其他内容割裂开来,而是形成和课文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学起来更感兴趣,印象更深刻。

2、注重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乐学到会学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汉字本身就具有形体美,有意蕴等特点,教师应该把识字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美,发现汉字的规律,从而学会独立学习。如果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机器”,每天只是定时定量地一味灌输“今天的字怎样写,怎样记”既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提高。

在本册教材中的每个“语文园地”中都设有“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和字、词、句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二”中,提示学生“我发现这些字可以用减一减,加一加的办法来学”;“语文园地五”引导学生利用反义词对比的方式来识字。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能够进行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从而多方面、多层次地提高能力。学生也从乐学、自学、到会学过程中,学会了主动思考、主动发现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下了良好的基础。

3、注意把识字知识延伸至课外

以往有的识字教学仅限于课堂的40分钟内,学这课时就学这些字,忽略大好而丰富的课外语文资源。实际上语文是学生们的母语,一般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早已具备了母语语言学习的心理机制,因此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向外延伸,提供给学生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留心的事物,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在广阔的社会语言环境中发现、学习、理解和运用,将课堂内、外有机的结合。。

在本册语文教材中,每个“语文园地”都设有“展示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从而调动学生一切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拓展学习,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二、课堂中识字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大力改进呈现方式,使教材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课程改革又给了教育工作者更大的空间发挥,允许并鼓励老师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因此,教师应改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以人为本,灵活驾驭教材。

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协作、探索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汉字规律,减轻负担,发展能力,我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的识字因素,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补充做法。在识字教学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运用了下面的识字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在游戏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广度不大,但是课标要求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十几个字,面对这样的容量,如果一味灌输,学生不仅学起来感到吃力枯燥,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是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游戏活动方法,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独特的学习情感体验,并且在此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⑴ 通过组词说句识字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生字,自读自认,再组词(鼓励学生尽可能一字组多词)。老师把学生组的词语板书或用电脑平台展示出来,最后让大家说句子,这样不仅把字词放入语言环境中,还把知识进行迁移,多次重复呈现生字,识字效率大大提高。

⑵ 通过汉字“加减法”识字

记得当我告诉孩子们汉字也有“加减法”时,一双双表示怀疑、惊奇的小眼睛都看着我,我马上解释说:汉字很有趣,加了笔画或减了笔画,整个字就差远了。例如:“日”—“目”,“口”—“中”。同学们听后可来劲了,每当遇到类似的字都会举一反三,如:“云”──“去”、“广”──“厂”……我们逐渐学的字多了,孩子们还能举出的例子,后期还懂得把独体字加上偏旁变成合体字来记,如:“寸”—“村”、“亡”──“忘”──“忙”──“芒”。瞧,这不是既巩固旧知,又发展了思维吗?

⑶ 通过找“亲戚”识字

主要运用在识别形近字时。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混淆这些字,学不得法。这个游戏主要帮助孩子们主动发现形近字的区别,减少错误。如教学“吧”时,我会让大家找出与“吧”相似的字进行比较,学生列举了“把”、“爸”,我告诉孩子们:“这些字就像亲戚,长得比较像,你们能用‘火眼金睛’找出它们的区别吗?”学生不仅能说出字形的区别,还说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既有趣又减低了混淆的可能。

⑷ 通过赏图识字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现代的多媒体运用给教学一个很好的契机,它能把直观的事物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识字。视觉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大约80%来自视觉。因此,要形成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就必须充分发挥视觉的功能。在识字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图画之中,使之有形象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理解。通常我在图画旁都设有文字进行拓展,多为词语、短语。例如在《画家乡》一课中,我分别找来海边、山里、草原等多幅图片,在各幅图边配词:碧浪银沙、海阔天空,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同时又得到知识的延伸。

2、启发思维,在活动中创新识字

猜谜,编儿歌等形式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个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字编成谜语、顺口溜、儿歌或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和巩固生字。这种方法不单纯的是一个识字教学,同时也是启发学生思考,进行思维训练一种很好的形式。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的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

下面列举一些由小朋友创作的小作品:

谜语:学生在识记“蚂”时,学生编:一条虫和一匹马是好朋友,虫在左来马在右;“苗”:田上长草;沙:少水的地方。

顺口溜:区别“渴”与“喝”时:口渴要找水,喝水要用嘴。记“淡”时:水火不容淡淡淡。

故事:识记“淡”时,编故事:从前,有一处地方起了大火,大家马上用水泼,最后在大家努力下,大火终于熄灭了。过了很久,那里只留下淡淡的痕迹了。“苦”:古时候有一种草,长得很美,一个嘴馋的人摘下来一尝,马上吐掉,原来这种草很苦。

这样的识字教学给学生很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识记生字不再是死记硬背,埋头苦抄,而是快乐的活动。

3、展示成果,在交流中反馈扩大识字量

“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所以要树立大语文观,打破课堂的局限,学科的间隔,使语文在开阔的环境中,与各学科融合,与生活接轨,学生在生活当中学语文、用语文。

我专门让每个学生设立一个课外识字本,每周定下一个主题,让小朋友有目的地识字。除了结合“语文园地”的“展示台”,让学生收集商店名称、商品名称等以外,我还深入挖掘课文因素,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主题。学习完《识字3》后,我让学生收集有关描写风景的成语;学习《识字4》前,让他们收集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课内的知识延伸开去,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认字。在一段时间内定期进行成果展示,供全班同学互相观看,交流心得体会,对完成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继续努力,促进良性竞争和循环,不断提高。

4、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大量的信息输入,在实际的情境中巩固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在实践中巩固识字,提高能力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与语文教学密切结合,加强实践性,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起来,把要求学生所认识的字,穿插在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诗歌、短文中做成课件,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欣赏。在生字多次出现后,学生就能记住了,事半功倍。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扩大了识字量,把字词放在文章段落中学习,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还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举多得。

5、打写训练提前,与巩固识字结合,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现代信息技术还给低年级学生进行写作提供了可能。以往,一年级学生能看、能听、能说,但由于识字量不多,造成写作的障碍,使一年级的学生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如今,我们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环境下,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认识的字比《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所要求认识的字还要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还让学生用拼音输入法进行写作,把自己的想法打出来。刚开始时,我让学生用电脑自己制作字卡,加深对汉字的印象。等学生基本掌握拼音输入法后,我们逐步鼓励学生从打一句话到多打几句话,实现了“识字、阅读、作文”的有机结合,这是识字教学的一大突破,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

在《语文园地4》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续讲故事”,我在学生进行充分的口头表达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续编的故事用电脑打出来,故事写得很精彩,使人读得津津有味。在教学完《画家乡》后,我让孩子们写写自己的家乡,大家都乐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描绘那儿的美。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学得更活跃、更快乐。

需要注意的是,在打写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计算机会根据拼音出示多个生字供选择,会有学生产生疑惑到底应选择哪个字才是正确的。这种问题的存在,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平常多看书,多认字,多练习,尽量减少同类事件的发生。此外,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识字教学中决不能忽略。

总之,课程改革的“种子”已经发芽,我们应该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把改革进行到底。教师要放开思想,灵活驾驭教材,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⑴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⑶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http://etc.edu.cn,2002.4

⑷ 科学教育与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