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衔接”--兼谈学习新大纲、新教材的体会_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8 21:51:26

一、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衔接”--兼谈学习新大纲、新教材的体会_语文论文

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美其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今须做到以下三点:1、研究92年大纲与2000年大纲之异同。2、研究200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3、研究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这三者的研究正如法律的确定,它使教师有了准绳,有了依据。例如,92年大纲与2000年大纲之异同,也说明它们存在着继往开来的衔接关系:92年大纲对语文的人文性提得不是很明显,着重于工具性。而2000年大纲则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提并论。那如何做好这理念的认可与改变就尤其重要了。其实,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书写,并引导学生去认识书法家练字的经过;还有背诵默写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开。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某一方面给予大胆的出其不意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衔接”的典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坛一个佳话。发现两个大纲之异同,我们就能了解新大纲的意图所在了。其实,这就是新旧大纲间的衔接。只有真正做到对大纲之异同而心中有数,那在实际衔接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大启示的。这样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再如,新大纲分明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由此可见,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了。就背诵篇目而言,大纲规定小学不少于150篇,以绝句为主;初中背诵不少于8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些无不说明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已尤为突出了。作为教师认识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对此,我采用每天一诗,先诵再背再懂,至于有些诗词懂与否,我认为随着孩子长大或年龄的增长会懂的。或在起始年段不提,在初二、三年再继续训练也不迟。这既能体现训练的层次性与序列性,也符合人的认识与发展规律。

二、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怪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简而谈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生画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这正如新大纲所说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新大纲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况下,作为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图,把语文教学带到新天地里。

(二)、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

92年的教学大纲曾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命力,全国各线教师高兴劲甭说了。在注重主体作用方面,这套教材给予了极大的体现。试用修订本教材又进一步给予了重现,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订对三个阶段的认识有所变化。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这可关系到学生学习递进和加深,因此,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正所谓:有所侧重才能有所收获。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早在湖北省宜昌市语文教改课题“课内外衔接”的实验中,刘国正先生将此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了课内外衔接的好处和作用,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冀”。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刘国正先生又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同时,大纲也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家乡崇武是个新兴旅游单位,为此我请学生到游览区作调查,写题为《我爱美丽的家乡------崇武》、《欢迎你到崇武来做客》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过去,我让学生就姓氏的来源作为调查,写题为《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姓氏来源调查活动》的报告;对中小学生错别字尤其严重的情况,我就开展了《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3、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可填对联、谜语、诗词等等);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曾在校五四晚会上演,效果还好);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闽南农谚》等等。应该说这“读”,就是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而“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3、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及时计划,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多与学生探讨,找出衔接的问题所在给予解决。

综上所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须考虑层次性和连贯性,促使各个环节的衔接联系,是学生整体优化,提高语文素养的关健所在。如何考虑“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让学生真正从凭借的例子中找到衔接的关系,从而找到读活语文的办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之,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经过积累、感悟、熏陶,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会螺旋式地上升的。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