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战争与人道──读雨果的《九三年》

雨果仍旧没有逃脱传统小说的笼套,繁重、琐碎的情节描写常常使我觉着压抑,其实故事是用来乘载思想的,所以要防荡它超出理智的界线,落入空泛里。当然,对于染有“战争癖”而又唯美的日本民族,空泛与虚伪已经二毫二致,这里很必要区别开来。

战争与人道──读雨果的《九三年》

但是,雨果的文学威望,在于他对人性的思考及对整个世界的关怀,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新的社会结构对他的心理影响已不同于上一代,他乐观又胆怯地等待着即将发生的变化,他编织的故事情节尾随着个人的理想,再逐渐与现实吻和,最后以死亡宣告它的全部意义。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悲观是必然的(注:这里的悲观仅表示对当前的感观,并不束缚对未来的憧憬),但比照社会真相,个人理想之于现实的卑微更加速了激情与勇气的熄灭。

雨果主张废除死刑、反对暴力。因为极权的不够客观,只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愈来愈艰险、狭隘,所以,无论战争以怎样的名义,战争的本身与人道的关系从来都是相对峙的。企图用战争或暴力来维持资本主义的和平、稳定被雨果看作是另一种类型的乌托邦。然而令雨果更加忧虑的是统治者并不打算放弃这种幻想,他只好把个人的理想无限期的搁置。直到几十年后,法国文坛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加缪,在一次偶然的阅读中,与雨果达成了默契。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人类朴实的愿望而努力,他劝说法国殖民主义者以和平的方式重组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并积极得投诸到反法西斯战争中,但不久后与萨特等人无休止的论战,及沙皇俄国的恐怖行为使加缪终于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期望。加缪的文字里往往透露着孤独、沉默,仿佛每个人大略都在为正义采取行动,但对人性的过于放任,譬如说专制、怯懦、固执、贪婪、无知,于人类解放事业的威胁既不被注目便私底下疯狂地繁衍,不知觉,人们已经站到人道主义(即自己)的对立,这是我对加缪观点稍微的延伸。雨果、加缪所持的立场,我极赞成,无数条事实证明死刑并不能遏止暴力的继续发生,战争也只能筑成假和平的景象,巴以冲突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我们与其它生物的不同,因为我们懂得人类社会存在的价值,并试图使之完美和谐调。

雨果的用意读者大致比较清楚了,再对《九三年》作个简洁的介绍。《九三年》是雨果最后的一部作品,据说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九三年》回顾了法国刚刚推翻君主制、罗伯斯庇尔执政的某些重要细节。当时的法国平民生活正陷入贫困,经济受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影响,议会内部各执己见、纷争不断,罗伯斯庇尔的统治残忍且缺乏威信,法国薄弱的周边也处处埋藏着危机,最迫切的是还没有收复旺代这块领地,它随时都有可能导致君主制的复辟,所以,一七九三年对于法国来说,是巩固大革命胜利的关键,也将彻底改变法国长期受君主制统摄的命运。阴险毒辣的罗伯斯庇尔终究不惜以挑拨贵族内部(归复共和党的郭文与其叔祖保王党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贵族与教士(郭文童年的老师西穆尔登)之间的干戈,达到旺代一役的胜利。在朗德纳克几经周遭准备逃亡的途中,三个被他绑架的孩子的母亲无助的哭嚎瞬间唤起了他的良知,“他选择了自己的死亡”,事件出乎意料的转变惊醒了郭文对战争与人道的思考,并决定以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回报朗德纳克,私自将其释放,把自己年青的生命交付军事法庭。而西穆尔登则被绞入巨大的矛盾之中,最后撕下“仁爱”的假面具,自杀身亡。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