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人生的境界
更新时间:2024-03-29 16:23:01

教学目标 :

人生的境界

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

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大概了解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如它既是人世的也是出世的,它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3.体会学者散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3.独立思考、质疑课文,对自己的见解能够做到自圆其说、持之有据。

教学方法:

1.学生默读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设计思考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讨论交流,开拓思路。

4.教师以漫谈式的讲解提升学生的认识,使之确有所得。

教学设计:

理念

课文的题目为“”,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但文章的内容比较深奥,语言又平实,所以学生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在学术概念上兜圈子,那样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方能激发兴趣、搞活教学。

至于课文内容,有些应该吸收消化,用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若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有些似有可商榷之处;有些比较深奥的,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要求学生全面地透彻地理解课文,既无必要,也难以做到。

不可脱离课文,也不可拘泥于课文,可以把思考和讨论延伸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上去。

步骤

一、学生默读朗读

二、归纳提要

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

2.请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

3.请说明全文的结构特点。

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可以放在一起考虑。

文章的标题是“”,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如果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和段落结构,就会走人误区。

本文主要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首段的第二句便是主旨句。

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讲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第十二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4.请再找出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中的关键句。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找出此关键句,不仅是对阅读能力的训练,也为下面教学活动的展开作了铺垫。

三、重点解读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请问它是哪个词?

觉解。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

请依旧下面两个语句对“觉解”—词作出自己的解释。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②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2.“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

请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文中的这句话。

示范:

一名儿童趴在地上现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

一名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了一群高楼。”另一名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了一处景现而感到高兴。”

显然,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德境界。

第一个房产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个则是道德境界,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仅有细微的差别。

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提示:

今天的青少年正处在精神贬值、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之中,这决非理想的成长环境。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在过去“突出政治”的年代,精神曾被抬到吓人的高度,虚幻为海市蜃楼,这是一个极端,而现在又走向了另一极端。让学生谈成长体验,就是要使其明白在生活中不可随波逐流,而是要有汲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的博大襟怀,并用它们来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这是课文中的精彩之笔。请用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引出一点为人处事的哲理。

示范:

《荀子》中有一句话:“涂之人可以为禹。”(路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

课文中的这段话就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演绎。

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渺小之人。

是追求内心的“觉解”,还是注重外在的“表演”?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的。在今天这个注重包装的时代,很容易作秀于外在形式而忽略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小结:

通过对一个词语和三处文句的解读,我们也许可以认识到人生境界的获得,需要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有一个升华。当一个人有了哲学的觉解之后,他才可能对所做的事情赋以不凡的意义。

四、发散训练

1.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例: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示范: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蔺相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 民为天下人谋永福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谭嗣同 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们的人生境界已如一道道风景,或雄奇,或峭拔,或清逸,或壮美,或险峻……

2.请按照例句的句式续写一句。

例句: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留一部经典巨著给后人,这种身陷逆境却有所作为的举动,是一种奋发的人生境界。

示范:

焦裕禄带领群众,治沙治贫,为一方百姓谋利造福,这种身居要职却视人民为父母的行为,是一种壮丽的人生境界。

查文红只身离家,义务支教,让一群乡村孩子沐浴春风化雨,这种身处贫寒却施爱于他人的做法,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五、研究质疑

1.“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平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这几句话在文中的第六自然段,是对“天地境界”的阐述,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引导他们质疑询问,而且最好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疑难。

提示:

要读懂这段话,关键在于对“宇宙”一词的理解。

在现今学生的语言系统之中,“宇宙”一词的意思是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而文中“宇宙”并非此义,不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概念,而是一个人文的概念,即天地万物的总称。古人把四方上下称为“宇”,把古往今来称为“宙”。这样来看,课文也就不难理解了。具有“天地境界”的人的眼光与胸襟超越了现实社会,是跨越时空的,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皆包藏于其心中。他目光如炬、胸藏风云、纵横捭阖、总揽古今、文理兼融、博学睿智、情怀旷达、人性完善、悲天悯人、思济天下。如是,则可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而成为所谓“天民一圣人”。

2.如果说上面的质疑是为了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那么下面的质疑则带有“商榷”的性质。

课文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等,请问其中的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是否存在交叉的情况?这样的划分是否完全科学?

——文中说:“……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文中又说:“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有功利的意义”与“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这两者恐怕并不像不相容的“水”与“火”一样,而往往是相融的。而且,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每个人为自己的利益做事比他故意为社会做有道德意义的好事对社会贡献更大。”应当如何来理解这些问题?

提示:

估计对于以上问题,学生是有话可讲的。

不必要求大家在交流讨论中能达成共识,只要做到激活思维、深化认识即可。

对于行为功利性的承认,对于个人利益的尊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违背人性而追求所谓思想道德的纯粹,对个人来说难以做到,对社会来说则会导致虚假不实之风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