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一厘米》精品教学案7
更新时间:2024-03-29 21:15:43

教学目标

《一厘米》精品教学案7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比、烘托等手法的作用;

(2)了解本文曲折的情节结构。

2.过程与方法

理清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领会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一位平凡母亲的崇高品质和对人的尊严的执著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人物性格的理解、本文的主要矛盾;

2. 难点:主题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己更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辛劳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窘(jiǒnɡ)迫   迷惘(wǎnɡ)   忐忑(tǎn tè)   矜(jīn)持   侃侃(kǎn)而谈

腼腆(miǎn tiǎn)  执拗(niù)   恬(tián)淡  忙不迭(diē)   气喘吁吁(xū)

窘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忐忑:心神不定。

矜持:拘谨,拘束。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气喘吁吁: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喘气很急。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恬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静,安适。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

2.走近毕淑敏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3.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浏览课文,你认为本文有哪些矛盾冲突?

【点拨】以陶影为中心,纠缠着重重矛盾。一是和公园门口卖票的红衣青年的矛盾,一是和儿子小也的矛盾,一是和丈夫的矛盾。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理清人物。

【学生活动】本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点拨】人物主要有: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等。

2. 分析陶影的性格特征。

【学生活动】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讨论:陶影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1)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相应段落、语句: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2)执著、认真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3)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

——(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3.概括本文主题。

【学生活动】讨论: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点拨】本文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剧本通过对陶影这个人物的刻画,赞美了一位平凡母亲的崇高品质,讴歌了对人的尊严的执著追求。

4.理清本文的主要矛盾。

【学生活动】讨论:根据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你认为本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点拨】本文以陶影为中心,纠缠着重重矛盾。但和公园门口卖票的红衣青年的矛盾只是直接、外显的矛盾,和丈夫的矛盾是一组起映衬作用的矛盾,和儿子小也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主题也在和小也的矛盾中得到凸现。

5.体会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生活动】找出本文运用烘托、对比手法的地方。

【点拨】作品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出“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 “众人哄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本文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护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延伸阅读】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刻不容缓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脸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受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是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带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地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会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才会举步如飞。

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要遭天谴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

【阅读建议】被爱是一种幸福,当作者问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觉到这种莫大幸福时,孩子竟然“漠然”回答“不,没觉得谁爱我们”。其中“漠然”是什么意思?它给了你怎样的触动?读完此文,你觉得这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担忧?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生活中,你对爱有哪些独特的体验?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窘(jiǒnɡ)迫   迷惘(wǎnɡ)   忐忑(tǎn tè)   矜(jīn)持   侃侃(kǎn kǎn )而谈

腼腆(miǎn tiǎn )  执拗(niù)   恬(tián )淡  忙不迭(diē )   气喘吁吁( xū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改正。

不由分说   明知顾犯   胸有成竹   饮气吞声

赔礼道谦   毕恭毕敬   火眼金睛   天真无斜

   顾—故  饮—忍  谦—歉  斜—邪                                          

3.解释下列词语。

迷惘:  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矜持:  拘谨,拘束。                                                        

执拗: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异口同声:  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                                            

能力提升

4.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主任   这样好吧,这是5元钱,算我们对您的一点小小补偿。

陶影  (宁静地)我不要,世上有的东西能赔,有的东西是不能赔的。

书记  (拿出两张门票,商量地)那天您和孩子最终没能参观成,我们都很遗憾。如果您一定不要钱,这里有两张我们公园的浏览券,是长期有效的,欢迎您和孩子再次光临。

陶影  (平和地)不,我不要,如果我们哪天要去,我们会自己买票的。

主任   您一定是心里咽不下这口气是不是?我们回去就处理当事人,扣发他的当月奖

金,叫他给您当面赔礼道歉,也好挽回我们公园的名誉。

陶影  (惊讶地制止)别!千万别那样!

主任、书记  (异口同声)那你到底要怎样?   

陶影  (恬淡温和地)小也,你过来。

[小也乖乖地走过来。

陶影   小也,叫“爷爷”。

小也   爷爷,爷爷。

陶影    谢谢两位领导,这么大热天的到我们这小院里来,钱请你们收起,票也请收起,就是那天当班的查票员,也请千万不要难为他,他虽说态度不大好,也是挺负责……

书记   那您写信图的是什么呢?

陶影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1)陶影说“我不要,世上有的东西能赔,有的东西是不能赔的。” 你认为陶影说的“不能赔的”是什么?

   妈妈在孩子心中留下的“不诚实”的印象,人的尊严所受到的嘲弄,这些都是无法赔偿的!                                                                       

(2)公园书记问陶影写信图的是啥,陶影并没有直接回答。请你说说,陶影究竟是怎样想的。

   陶影写这封信,就是要修正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形象,就是要告诉孩子妈妈是一个诚实的人,就是要让儿子的心中永远有一根做人的标尺。                                                                       

(3)结尾管理处的人提出了几种处理方案,陶影都不答应,最后的要求是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你认为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结尾,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干净利索,令人回味。                                                                        

开放探究

5.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夜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了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选文的内容。

   写母亲教育“我”的几件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                

(2)选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母亲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因“我”说了“轻薄的话”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善良、正直、刚强,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3)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言之成理即可。                                                          

五、资料链接

试论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节选)

肖飞生

考察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必须首先明确“生命关怀”这个概念。笔者认为,它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极度关怀,对生命本身关心和对生命本质的逼近,具体包括对生命诞生、死亡主题的探索和思考,对生命意义或生命灵魂的关注和拷问,对生命个体生存环境的关照和体验,本质上它应从属于人文关怀精神,但它却有其独特性,因为它关怀的是人最宝贵的,最本质的东西,反映的也是人最根本的东西。它侧重于对生命的关怀,这使得它既不同于“文化关怀”,也不同于时下流行的“人文主义”。

 如果对毕淑敏小说中所体现的“生命关怀”倾向作一个具体的分析,并从她的“生命关怀”意识形成的缘起作一个考察,那么我们显然可以看出,毕淑敏正是有了“生命关怀”为依托,正如行驶的船只有了顺风的帮助,才使其小说放射出耀眼的光彩,才使其个性和价值得到极大的凸现。

 ……

四、特殊的职业和丰富的经历,挚爱“生命关怀”的当然理由

 文学在反映的同时,也反映作家的生活世界。的确,毕淑敏通过构建她的小说世界的同时,也凸现作家对生命关怀的主观世界。她在谈自己在写《昆仑殇》的体会时就说:“我只敢写我大致经历过的事情,我只敢描述我确有把握的感觉和记忆。”

 毕淑敏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表现出对生命关怀的极度关注是有其原因的。职业的特点和独特的生活体验是其小说表现出对“生命关怀”明显倾向的最主要原因。

 毕淑敏说:“我属于不怎么会虚构的作家,经历为我的创作涂上了浓厚的背景。”毕淑敏是一个具有很强责任感的人。她说:“我始终认为一个作家应该具有责任感的人。我不认为一个作家可以随心所欲,没有一点责任感。”作为一个随时面对死亡的考验的军人,其职责就是保卫保家卫、保卫公民的生命。作为一个有医生,其职责就是挽救生命,关怀生命,随时面对生命的诞生和消亡,生命成为了其生活的核心。更何况她是一位正直的、富有责任感的医生呢。作为一个作家,她的作品也必然与生命休戚相关,而且,更高一层的是对社会中生命的叩问,心灵的拯救和生存的考察,重在对生命精神世界和生存环境的关注。正因为如此,职业决定她的作品注定与生命有关。从处女作《昆仑殇》中军医肖玉莲、《补天石》中的女化验员朱端阳、《阿里》中的军医游星、《不宜重逢》中以前是军医后来成了作家秦苏模,到后来《预约死亡》中的齐大夫、《生生不已》中的袁大夫、《预约财富》中的毕刀,再到长篇处女作《红处方》中简方宁、今年四月出版的《血玲珑》中的魏晓日,无不与军人或是医生的职业有关。

 五、生命关怀,毕淑敏个性和价值的凸现

 1952年出生于新疆的毕淑敏,以其充满对“生命关怀”的挚爱,以稳健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以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悲壮的理想主义基调,以独特的风格,引起很多读者和研究的兴趣,是当今文坛中不可多得的女作家。有研究者指出,毕淑敏“在创作实践中所体现的‘新写实主义’,更丰富现实主义的巨大表现力”;毕淑敏的“《女人之约》、《原始股》等作品,因而有理由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女性走出迷惘的方式”。有论者指出,毕淑敏“不是靠哪个媒体或某几个评论家‘炒’出来的,而是凭着她的勤奋和韧劲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广大的读者。”杨剑龙在评述“新体验小说”的不足时特别指出:“毕淑敏的《预约死亡》的成功,正是她要体验中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开掘所致。”这就较高地评价了她在“新体验小说”中的文学成就。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我们把视角对准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这一点时,毕淑敏才显出她在20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上的独特个性和存在价值。甚至可以说,当我们在考察她小说中的人文关怀时,可以说,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其人文关怀的核心。毕淑敏以其独特的方式构筑了一个“生命关怀”的艺术世界,我们只有把握这个贯穿其整个小说创作的“脉络”,才能真正深刻感受到其小说的巨大魅力。使其小说既不纯粹是“新写实”,也不是“私人写作”亦或“身体写作”,既不全是“新体验小说”和“军旅小说”,也不是“文化关怀小说”,毕淑敏就是毕淑敏,如果硬要给她归为哪一派,那么,从其作品来看,我想“生命关怀小说”是比较妥帖的。而这正是她独特个性的体现和她在文坛价值的最好体现。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