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饮酒》三题

文/宋 跃

《饮酒》三题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诗人,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了彭泽县令,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虽然“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日子相当清苦,仍然恬淡自如,只是酒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归隐后的12年,即公元417年,他写了20首《饮酒》诗,在“小序”中写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一、渊明缘何钟情于酒?

诗人与酒,似乎总有一种不解之缘,陶渊明对酒,则似乎更钟情、痴迷,原因有二: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空谈、玄学、吃药、喝酒,作为文人,陶渊明自然会沾染一些士人的习气。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保的乱政,王恭、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夺位,刘裕的代晋自立,渊明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只好归隐山林,无可奈何之余,便饮酒作乐,自我麻醉。在他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诗人仿佛嗜酒如命,在酒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其实,他的内心非常痛苦,正如萧统《陶渊明集序》所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诚然,他的《饮酒》诗中还说:“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诗人长醉不醒,有人来了,发现他有失礼的地方,则他讲的是酒话,不可当真,“君当恕罪人”。渊明的寄情于酒,表面看是诗人离不开酒,实则是全身避祸,保全性命于乱世。

二、陶渊明何以能“心远”?

陶渊明“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远”“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追求者。直到29岁,他才出仕,以后十几年里,他只做过参军、祭酒一类的小官,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还得不断地与权贵周旋。41岁时,他“耕织不足以自给”,出仕做了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适逢督邮下来视察,属吏叫他束带拜见督邮,他不愿屈身折腰,遂挂官归隐,过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彻底摆脱了官场,中止了“亦仕亦隐”的生涯。尽管他的生活非常艰辛,尽管还不断地有人劝他出仕,但他不为所动。渊明本想有一番作为,可在士族当政、门阀制度盛行的时候,士族出身的他是得不到重用的,他的政治理想注定是实现不了的。明白了这一点,陶渊明很自然地把他的目光投向了田园,希望在平静的生活中度过自己的余生。渊明又“质性自然”,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仕途上屡屡碰壁,诗人深有悔悟,认为出仕是“违己交病”“违己讵非迷”,于是决心“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园”“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经过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诗人认识到躬耕虽苦虽累,但自然景色的优美、邻里乡亲的朴实、自食其力的畅快,都让诗人感到满足。加之诗人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麤絺以应阳”,更坚定了他归隐的信心。由于陶渊明心向田园,心不旁骛,所以才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三、东篱采菊为哪般?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为评论家称道。陶渊明采菊干什么?历来众说纷纭。

①闲适自然说。多数人持这种观点,认为陶渊明超脱尘世,静穆自然,完全是一个隐士的形象,连“采菊”也迥异于常人。

②服食说。王瑶先生认为陶渊明“采菊”就是为了服食,希求长寿。古人有这种传统,如屈原《离骚》所写:“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③泡酒说。朱自清先生持此观点。他说:“本诗的‘采菊’,也许就在九日,也许是‘供佐饮之需’,这种看法,在今人眼里虽然有些煞风景,但是很可能的。九日喝菊花酒,在古人或许是件雅事呢?”古人泡酒,今人以之泡茶,其功用如出一辙。

④赏花说。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他的诗中,多次歌颂菊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爱花、赏花而至于采摘菊花到房中细细把玩,或许也是完全可能的。

其实,以渊明的生活境遇而论,他的“采菊”似乎应有一种实际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一种无意识的举动。诗人的可贵之处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生活的美。更重要的,此诗的重点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句。由太阳落山时的美景,倦鸟归家的举动,表达自己的真情:有些人为何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不愿返回优美宁静的大自然呢?因此,跳出文字的束缚,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诗人的“采菊”是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的表现,绝非遗世者的清高孤傲所能包容。(E)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