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话说高年级词语教学──以《丝绸之路》为例
更新时间:2024-03-28 23:11:15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中、高各个学段的词语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词语教学在低、中年段可以说得到比较好的重视,但是到了高年级,随着阅读教学任务的加重,不少语文教师就将词语教学放在了比较次要的地位,甚至有时不能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或一个环节,而是让学生自学,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力度,语感培养显得空洞。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把词语教学做得更到位呢?这段时间我一直琢磨着。下面就以教学《丝绸之路》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话说高年级词语教学──以《丝绸之路》为例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课文当中出现了不少值得积累的四字词语,其中有的还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学生对这些词语知其意,晓其情,本课的学习难点自然就容易突破了。

【教学片段一:理解“五彩缤纷”】

……

师:知道“五彩缤纷”什么意思吗?

(原句: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生:颜色多,非常好看。

(该词学生并不陌生,所以学生很容易把其本义表述出来。)

师:在文中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绫罗绸缎颜色多,好看。

(学生这样说,意思也对,但我觉得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应培养学生把话说得更清楚些。)

师:这里指商店里的绫罗绸缎颜色很多,好看吗?

生:(还让该生说)中国使者给安息国赠送的绫罗绸缎颜色多,令人眼花缭乱。

(为了让学生通过“五彩缤纷”一词了解到“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之路。)

师:作者想通过这个词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告诉我们当时中国与安息国友好交往,中国使者带去了中国很有名的丝绸。

师:在这儿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丝绸之路小故事。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因此古罗马出现了中国丝绸的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的丝绸,全都是经过丝绸之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条路的开辟者就是张骞,想了解更多的有关张骞的故事吗?多读书吧!

……

(在此进一步拓展,是为了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深入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其实一个词的教学往往可以折射出多方面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让学生学会抓住文本关键词去品味,在积累、运用的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激荡。)

【教学片段二:理解“美仑美奂”】

……

师:能说说你眼中的“美仑美奂”(这是一个生辟词)指的是什么吗?

生1:指东西很美。

(学生大胆地去推想)

生2:事物美得目不暇接。

(尽管学生不知“轮、奂”的意思,但是学生还是能够联系上下文大胆猜想。)

生3:我国的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美了。

(该生很了不起,其意已经说得比较接近了。)

师:下面请大家赶快请教词典博士,看看他怎样说?

生:查词典。

(这样通过一猜一查,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对“美仑美奂”有了更深的印象,同时让学生品尝到了学习的成就感。)

生:我明白了“轮”的意思是高大,“奂”的意思是众多,该词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词典里的解释)

师: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可能经常会遇到类似的词,既没见过,也不懂其意。此时,你就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猜想其意。只要你反复读,反复品,书就能读出味来。刚才那位同学就“品”得很好。

(现在学校都非常注重营造“书香”校园,借机渗透一些读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

师:这个词在文中就是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吸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得更到位。)

师:怎么读才能把读出这个词的感觉?

生:读相关部分。

(读时提醒,美些,再丰富些。)

……

【案例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儿童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的基础上,儿童要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依靠词。所以,词是字、句、段、篇的纽带。对于高年级孩子而言,课文当中出现的词语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只不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对于这部分词语我就引导学生紧密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而达到透射词意,深入解读文本的内涵,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的目的。然而也有一部分词语学生第一次见面,学生很难说出其意思,对于这部分词语我总是引导学生反复读句子,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推想词语的意思(词语不是孤立的,都与语言情境、故事情节、中心人物发生一定的联系)。之后在词典或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独立阅读能力。其实,许多时候,只要我们稍加改变,就能将词语灵活而巧妙地为学生的阅读服务,既帮助学生理解、积累了词语,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一举多得。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在词语教学中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胸中的涟漪,擦亮学生心中的“灵光”,才能使学生对词语理解、积累、运用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有“质”的变化。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