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 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评语,用了专为莫言“量身打造”的概念——“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相融合”。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莫言的作品展现了将独特性与世界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学魅力。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总是体现着独特性与世界性的深刻辩证关系。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的独特性就是其浓郁的中国特色。莫言写作的根在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莫言作品的独特性,又令人欣慰地为世界所理解。事实上,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堪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是人类文明得以从文学中获取发展与进步力量的原因所在。

瑞典著名汉学家罗多弼在谈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时说:“我们都是人,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性。但是我相信独特性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独特性是普遍性的具体体现。”莫言自己说,他的小说“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莫言的获奖表明,一种文学作品,越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越是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一部文学作品,越是植根于中国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就越是能够具有世界影响力。只有那些贴近中国实际、贴近中国民众生活的作品,才能永远站立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之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重新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随着大量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互动与交叉影响。中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显然只是个时间问题。《瑞典日报》刊登莫言的照片时,特意加了“中国之声”这样的标题,认为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在全球不断上升。澳大利亚外长卡尔称,“对中国人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同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大象征”。一些媒体还把此次新闻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联系起来,认为这也是中国全球软实力战略的成功。

国家的繁荣与精神产品的影响力成正比,中国文学已经传递出迈向世界的强大足音。来自世界的正向回应让人们看到,不断涌现的彪炳时代的中国精神产品,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莫言的获奖表明,只要植根于中国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就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和影响力。B.人类文明得以从文学中获取发展与进步力量,其原因是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堪

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C.莫言认为:自己的小说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这

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D.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重新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东西方的文化,其差异在于人的差异,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

性。B.只有那些贴近中国实际、贴近中国民众生活的优秀作品,才能永远站立在世界文学的舞台

之上。C.随着大量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频繁互动与交叉影响,中

国文学的影响力也将会不断的上升。D.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毫无疑问地提升了中国乃至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在全球的地位。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相融合” 的授奖评语是瑞典文学院对莫言的作 品独特的文学魅力的肯定和认可。B.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具有独特性,他写作的根在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他的作品是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C.文化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能够被彼此理解和认同,是因为我们都是人,都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D.莫言的获奖无疑是来自世界的正向回应,这将促进中国不断涌现出彪炳时代的精神产品,不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答案:

1.A

2.D

3.C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1.A (原文是“越是……就越是会具有……”)

2.D( 原文认为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在全球不断上升。)

3.C( “都有共同的意识形态”,文中没有这一表述。)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