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墨竹图题诗

教材简析:

《墨竹图题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板桥,本世纪在的是一个不寐的夜晚,作者听到冷雨敲打窗棱,风吹疏竹,发出萧瑟之声,联想到苍生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苍生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再看画面,我们更能理解为什么诗人笔下的竹子干细叶青、高标挺立。

学情分析:

学生不容易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围绕“诗画赏析”等进行欣赏等形式来体会似的意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认字3个,写字3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3.引导学生对墨竹图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阅读《诗画赏析》等方法理解诗意,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来交流体会诗的意境,在感情朗读中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感悟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学习难点:

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感受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一)抓住字词,初步感知

衙 斋 萧 夜不能寐 啼饥号寒 岿然不动 毅然

1.我能利用工具书正确拼读词语。

2.我理解了词语 ,意思是 ,读到这个词,我想到了 。

(二)走进作者,自学自疑

1.通过阅读《诗画赏析》,我了解了作者的相关资料。

2.记录疑难,提出问题 。

二、精学感悟

(三)自读古诗,理解诗意

1.范读古诗。

2. 温馨提示:

(1)读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明诗意:从重点字词入手,理解古诗的含义。

3. 自读古诗,疏通字音,展示初读,生生互评。

4. 结合资料,借助方法,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5. 讲解诗意,解答疑问。

(四)感悟诗情,赏析画意

1.温馨提示:

(1)悟诗情:联系《诗画赏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2)赏画面:围绕《诗画赏析》感受作者笔下的竹子特点。

2.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 观察画面,感受竹子的特点。

4. 创设情境,感悟人品。

5. 回顾反思,感情朗读。

(五)写字训练

1.我能按照“四看法”识记生字“萧、吏”。

(1)一看结构、二看宽窄、三看头脚、掀四看占线笔画在哪里。

(2)我巧记这两个字的方法是 。

2.我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各两个。

3.小组互查填写练习,自己纠错。

三、巩固练习,

1.《墨竹图题诗》的作者是( )朝诗词书画家( )。

2、这首诗借( )喻人,表达了郑板桥( )的思想感情。

3. 吟诵积累有关“竹”的诗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设计
《美丽的公鸡》教案美丽的公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人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而在于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3、使学生受到初步的审美教育和热爱劳动的教育。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教学重点:通过抓住公鸡动作、行为的前后对比,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老马的话的含义...
教学分析
语文是一门由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课。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渗透审美教育。最优化的语文数学,是以智育为中心,德育、智育、美育的“三位一体”。语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实施,使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美的现象和美的规律,使我...
知识扩展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1、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
阅读答案
瑕付钱的时候,小贩又重复了一次:“我卖你这玛瑙,再便宜不过了。”我笑笑,没说话,他以为我不信,又加上一句:“真的——不过这么便宜也有个缘故,你猜为什么?”“我知道,它有斑点。”本来不想提的,被他一逼,只好说了,免得他一直噜嗦。“哎呀,原来你看出来了,玉石这种东西有斑点就差了,这串项链如果没有瑕疵,哇,那价钱就不得了啦!”我取了项链,尽快走开。有些话,我只愿意...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