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2.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飞来峰、庐山的图片介绍。

2.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计划用3课时。包括举行赛诗会。)

一、背诵古诗,渲染气氛。

1.引言: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

2.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春日》。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

二、流资料,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飞来峰的图片。

师介绍: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

师补充介绍: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三、解诗意,诵读体会。

〈一〉、初读,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4.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5.逐句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伴。

6.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师生补充评议。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再读,整首理解,提出疑问。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生自由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

3.指名说诗意,师生补充。

4.谁还有不懂得地方,就请提出来。

5.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

2.生自读体会。

3.为什么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4.生自由发言。

5.师小结: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所写的(师生齐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诵读,表达情感。

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2.学生练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

4.齐读。

、练习背诵。(个人背,指名背,齐背。)

、尝试默写这首诗。

、写完后同座检查订正。

四、回顾教学,总结学法。

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

初读,译诗句——再读,说诗意——品读,谈体会——吟诵,表诗情。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首诗。

五、学习《题西林壁》。

、引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庐山的诗——《题西林壁》。

、板书诗题,理解。

题:题写。

西林壁:庐山西林寺的墙壁。

、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2.指名学生交流,师生补充。

(庐山的资料:美丽的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是千古名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天下恋"之美誉。)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曾任翰林大学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极深。)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

3.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面向西看。

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不识:看不清。

缘:因为。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挺拔高峻的山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不清庐山真实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就身处这庐山之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根本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这句诗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深刻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或角度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指名诵读这首诗,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默写。

六、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联系实际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事物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个人汇报。

3.教师小结。

七、布置举行赛诗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树立从小爱和平的观念,反对一切影响和平的事。2、使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结合具体的事例,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围绕话题,用具体事例谈想法。教学难点:围绕话题,用具体事例谈想法。课时安排:教具使用: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口语交际...
教学分析
语文实践性很强,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小语课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觉得结合具体文本精心设计一些学生体验性活动,让其参与合作,交流学习,教学效果更好,下面就此略谈几点做法:一、回忆往事,重新体验。小语文本中有不少细节令人动情,比如“泪水”、“掌声”、“赞叹”,甚至富有哲理的...
知识扩展
社戏(节选)鲁迅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
课件下载
《北大荒的秋天》优秀课件由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阅读答案
笑谈大先生(节选)陈丹青①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②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③文革中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