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近代文学流派·作品

【汉魏六朝诗派】近代诗歌流派。首倡于邓辅纶等。主张复古,作诗追摹汉魏六朝,"墨守古法,不随时代风气为转移,虽明之前后七子无以过之也"(陈衍《近代诗钞》)。王门弟子杨度、杨叔姬等亦取其法,形成复古摹拟的形式主义风气。也有些诗不为所囿,有清新自立之作。王运《圆明园词》、邓辅纶《鸿雁篇》等作品,更是现实性很强的名篇。

近代文学流派·作品

【中晚唐诗派】近代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樊增祥、易顺鼎等。作诗摹拟中晚唐,追求对仗工巧,词句艳丽,樊增祥自称"学诗自奁体入",易顺鼎诗"近于温李者居多"(陈衍《石遗室诗话》)。这一诗派与同光体及汉魏六朝诗派关系密切,在艺术技巧上亦有一定成就。参见"同光体"、"汉魏六朝诗派"。

【同光体】近代诗歌流派。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期,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郑孝胥等。"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曾把这一时期以来不专宗盛唐的诗人和作品称为"同光体",后遂为这一诗派的名称。诗论主张唐宋兼学,重点在宋,作品模仿江西诗派,曲折隐晦,生涩艰奥,多写个人身世、山水咏物;清亡以后,大都表现复辟思想,是同南社以及五四新诗对立的主要诗歌流派。

【诗界革命】清末戊戌(1898)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由于当时笼罩文坛的是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诗歌创作崇尚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江西诗派,严重脱离社会现实。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认识到文学的作用,企图用文学为他们的维新运动服务,逐渐掀起这一运动。早在1868年黄遵宪就提出了"我手写我口"(《杂感》诗)的主张,而诗界革命倡导者则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他们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1896-1897)间,相约开始试作"新诗",要"挦撦新名词"以表现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为改良运动服务,但因脱离传统,也脱离群众,影响不大。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从事文化宣传,继续推进文学改良。他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刊物开辟专栏,发表谭嗣同、康有为、黄遵宪、丘逢甲等人作品,又自撰《饮冰室诗话》,阐述其理论,诗界革命于是形成了新的规模与声势。梁启超提"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作为诗歌创作纲领,要求取法西方,认为"得之可以陵轹千古",表现了倡导者们对诗歌特征的认识与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努力。黄遵宪不仅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而且以他的诗歌创作成就被梁启超赞扬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诗界革命冲击了封建复古主义、形式主义文学,部分诗作品到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强"旧风格"又束缚了诗歌的彻底变革。随着改良派政治上的没落,诗界革命的旗帜也就逐渐收起了。

【南社】清朝末年受同盟会影响而成立的著名进步文学团体。由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等发起,于1909年成立于苏州。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以提倡民族气节为口号,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活动中心在上海。早期参加者多为同盟会会员,如黄兴、宋教仁等,大多属于新起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其后社员达千余人,政治面貌也就日趋复杂。辛亥革命后,成员已分化,或参加反袁世凯斗争,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或投靠北洋军阀,反对新民主主义革命。1923年终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南社作为文学团体,反对当时盛行"同光体"诗风的形式主义、拟古主义,主张用文学鼓吹革命,激发民气,为"转旋世界,发扬国光"服务。作品多颂扬民族英烈、游侠壮士。柳亚子是其代表,还有陈去病、高旭、苏曼殊等。由于成员复杂,有的诗文有伤感、颓废情调。社员所作诗文词,曾辑为《南社丛刻》共22集出版。

【湘乡派】近代古文流派。以曾国藩为代表人物。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因以名之。湘乡派继承并发展了清代桐城派古文,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于桐城派标榜的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又加"经济"一条,使文章内容更加面向社会现实。为文少禁忌,奇偶并用,舒展雄厚,但多宣传封建道德,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宣南诗社】又名消寒诗会、宣南诗会。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文学社团。活动于北京,成员多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籍的士大夫。初结于嘉庆九年(1804年),鸦片战争时已名存实亡。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曾参加活动。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