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中考文言文《富国》全文详细翻译

富国

中考文言文《富国》全文详细翻译

选自《荀子》

使国家富裕的方法,是节约开支,使百姓富裕,还要妥善储藏剩余的物资。节约开支要按照礼法,使百姓富裕要实行政策。开支节约了,物资就多余,百姓富裕了,就人人丰衣足食。百姓丰衣足食,土地就肥沃而整治得好,土地肥沃而整治得好,收成就会增加百倍。国君按照法令去征收,臣下百姓按照礼法节约开支,那末,多余的粮食可以堆积如山,过些时候还可以烧掉一部分,不这样就没有地方能储藏它。到这种时候,国君还要愁没有剩余吗!所以,懂得节约开支和使百姓富裕的国君,一定会有仁义圣声的好名声,并且还有堆积如山一样的财富了。这没有别的原因,都来之于节约开支、使百姓富裕。不懂得节约开支、使百姓富裕,那百姓就会贫穷,百姓贫穷,土地就贫瘠又荒芜,土地贫瘠荒芜,粮食产量就及不了正常的半数。国君虽然拚命搜夺,得到的还是极少。再不按规定节约开支,那末国君只会落得个贪利搜刮的恶名,又有了个空虚贫乏的实际。这没有别的原因,不懂得节约开支,使百姓富裕啊。《康诰》说:“天广大地覆盖万物,顺天道行事就使你富裕。”就是这个意思。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

礼,就是贵贱有等级,长幼有差别,财产多少与地位高低都能适应。……。才能一定要适应官位,官位一定要适应俸禄,俸禄一定要适应享用。从士一级以上的人,必须用礼乐去节制他们;平民百姓,一定要用法律去管制他们。建立国家要弄清耕地数字,养育百姓要计算产量多少,摊派徭役要估计劳力人数。要使百姓负担得了徭役,国家的设施能产生出利益,生出的利益足够养活百姓,使他们穿衣吃饭各项开支出入相抵,还要按时储藏剩余的物资,这叫做符台法度。从天子到平民,不论事情大小多少,都从这条路子去推求。所以说:“朝廷上没有一个侥幸的官,百姓中没有一个侥幸的人”。就是这个意思。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藏余,谓之称数。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此之谓也。

减轻农业税收,减少关卡集市的税率,削减行商人数,少征调劳役,不耽误农时,这样国家就会富裕了。这叫做用政策来保证百姓富裕。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

放弃了大事去养育百姓,安抚他们,软化他们,冬天给他们吃稠粥,夏天给他们吃瓜果麦粥,用来盗取暂时的好名声,这是蒙混一时的办法。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好民的赞扬,但决不是长久之计,事业一定办不成,成效一定不建立,这是邪道的治国方法。还有一种是:尽力抓紧时间使用民力,好大喜功,不顾名声变坏,安于丧失民心,事业是有进展,但百姓怀恨在心,这是又一个极端。结果是名声败坏,反而没有成效。所以,放弃大事去追求名声,不行;只追求成效而忘记了百姓,也不行:都是邪道。

垂事养民,拊循之,睨呕之,冬日则为之饘粥,夏日则与之瓜麮,以偷取少顷之誉焉,是偷道也。可以少顷得好民之誉,然而非长久之道也,事必不就,功必不立,是奸治也。傮然要时务民,进事长功,轻非誉而恬失民,事进矣而百姓疾之,是又偷偏者也。徙坏堕落,必反无功。故垂事养誉,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皆奸道也。

古人的做法就不是这样。他们使百姓在夏天不中暑,冬天不挨冻,紧急的工作不伤人力,不紧急的工作不误农时,事业可以成功,功业可以建立,上下都能富裕,百姓都爱戴国君,人民归附他如水流大海,亲近他如心悦自己的父母,乐于为国君献出生命。这没有别的原因,这是国君能忠信、调和、公平的结果。所以统领国家,治理百姓的,要赶上时间完成功业,那末使百姓劳逸调剂,比紧赶更能迅速见效。忠信和公平,比表彰赏赐还令人高兴。一定要先做到自己端正,然后慢慢地要求别人也这样。这样,比用刑罚更有威信。忠信、调和、公平三种德行,国君能诚心去做,那下面就会马上响应,就是不想收到显著的效果,那可能吗!《书经》说:“圣君令人心服,使百姓勤勉,心里顺从,行动快速。”就是这个意思。

故古人为之不然:使民夏不宛喝,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事成功立,上下俱富;而百姓皆爱其上,人归之如流水,亲之欢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他故焉,忠信、调和、均辨之至也。故君国长民者,欲趋时遂功,则和调累解,速乎急疾;忠信、均辨,说乎赏庆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三德者诚乎上,则下应之如景向,虽欲无明达,得乎哉!《书》曰:“乃大明服,惟民其力懋,和而有疾”。此之谓也。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