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巴金散文《小狗包弟》给我们的写作启示
更新时间:2024-03-29 02:11:28

近些年来,各种应对高考作文的书刊铺天盖地,这个“法”,那个“招”,频频亮相,致使一些中学生把写作的本源与目的抛到脑后,一门心思研究那些“招法”,生搬硬套地玩弄所谓“技巧”。殊不知,随着新课程、新高考研究的深入,考场作文仅凭用“招”弄“巧”已经很难吸引阅卷老师眼球,“骗”得高分了。也许有人会问:作文无技巧可言了吗?其实不然。作文是讲究技巧的;但技巧不是刻意“弄”出来的,不是机械地“搬套”的。品读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散文《小狗包弟》(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相信大家会领悟到作文的真义。

巴金散文《小狗包弟》给我们的写作启示

巴金写作此文的意图在于“讲真话”,正如他在《随想录》序言中所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亏,现在到了多讲真话的时候了”,“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地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基于这种写作动机,巴金老人用真诚的心与真诚的文字老老实实地“说话”,真实地记录“文革”给他和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表达自己对所做的违心事的忏悔之情,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写作技巧,也没有刻意去雕琢语言文字。但是,这种自然平易的“实话实说”,却正是耐人品嚼的深沉的写作技巧,给我们诸多写作启示。

启示之一:选材随意中见深沉用意的技巧。

巴金先生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就是要对那段毁灭人性的历史做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既然如此,那么他在这篇文章中为什么不直接来写人而要写小狗呢?乍一看,可能认为是随意选材;稍一琢磨,就会觉得用意颇深。首先,作者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要被“革命”,更何况人呢,就更是不忍想象了。其次,作者写小狗是写实,写自己的心灵是写虚,写实是基础,是为写虚服务的,全文是借小狗包弟为依托,表现作者的一段心灵历程,这正符合散文创作“实”为“虚”张本的创作规律。再次,作者如此选材,还给读者珍爱善良生命的启示——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有生存的权利,都应该免受侵害,这虽是本文的一个副主题,但对20世纪80年代的国人无疑具有珍视生命的启蒙意义。

启示之二:行文自然中见针脚绵密的技巧。

作者在娓娓述说自己亲历的一段往事,一切都按照故事的原始状态自然地呈现,似乎没有任何精心的安排和刻意的谋划。先以一个艺术家与小狗的故事作引子,引出小狗包弟的故事,接着叙述包弟的来历和可爱之处,再写小狗包弟所遭受的厄运,最后主要写自己把小狗送往医院作解剖实验后的心灵折磨。但是细细品来,内容环环紧扣,针脚极为细密。开头艺术家与小狗故事的引入,自然而又得体;正面和侧面写小狗包弟的可爱,更显得小狗惨遭厄运之悲与“我”内心煎熬之痛;小狗包弟的命运牵动着“我”的情思,引发了“我”深深的忏悔之情。文章各部分过渡也十分自然。开头引入的故事之后,用“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小狗包弟的故事。写包弟的可爱过渡到遭遇厄运时,用一个过渡段自然过渡:“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后面写小狗被送走后的心情,又用“包弟送走后”“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自然过渡。这样,全文如行云流水,顺势而动,毫无阻梗。

启示之三:平实述说中见情感跌宕的技巧。

作者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似乎在很平静地讲述过往的故事,几乎没有用什么彰显情感的字眼,也没有运用很浓烈的抒情语句,但是字里行间却蕴藏着真挚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跌宕起伏,极富抑扬变化。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小狗在“文革”中的遭遇,言辞中浸透了作者的悲伤之情;接着忆及小狗包弟,描写它的“干干净净”的外貌,它的“作揖”“讨糖果吃”的动态,以及它博得日本女作家的喜欢,无不流露出喜爱之情,给人一种欢快之感;再接着由喜而忧,“文革”开始了,红卫兵上街抄“四旧”,小狗包弟会带来抄家的灾祸,一家人忧心忡忡,在保全小狗和保全自我的痛苦中挣扎;小狗还是被送到医院作解剖实验了,“我”没有了“胆战心惊”的害怕,有了“甩掉包袱”的轻松;没有了小狗包弟,断送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我”夜不能寐,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内心一直“给放在油锅里熬煎”;今天,“我”终于鼓足勇气,“不怕大家嘲笑”,说出自己“怀念包弟”,“向它表示歉意”的心声,表达了忏悔之意。作者正是这样让自己的情感如山溪般,或跃动,或静流,或欢腾,或低咽,极尽变化之美。

启示之四:随机引入中见深蕴内藏的技巧。

如果不去深究,我们可能会认为本文开头所叙述的一位艺术家与小狗的故事只是一个引子,只是为引出包弟服务的。但是联系全篇整体上一审视,便可见得其中深藏内蕴。其一,它交代了小狗包弟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这里写了“文革”期间,城里发生武斗,艺术家被称为“里通外国”的反革命,被批斗,被痛打,被拖着游街示众。艺术家的这一生活环境,也就是作者巴金当时生活的环境。其二,它具有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在“文革”期间,巴金先生和那位艺术家同样受到了伤害,众多的生命都受到了伤害,可以见得小狗包弟的故事在“文革”期间具有普遍性,而非一个特例。这样就更增强了文章的揭露与批判性。其三,它还体现了对比映衬的艺术技巧。那位艺术家受到的更多的是肉体上的伤害,而巴金先生受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肉体的创伤是可以愈合的,而精神的创伤却难以愈合,都过去十几年了,巴金老人心灵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他还在痛苦中煎熬,这篇忏悔录就是他以一颗正直而真诚的心,勇敢地揭开自己心灵深处的伤疤,解剖自己曾被扭曲的灵魂。在这种对比映衬中,读者更看出作者一段刻骨铭心的心灵历程。

启示之五:抒发胸臆中见情景(事)交融的技巧。

以情见长,以情取胜,是这篇散文的一大特点。巴金先生对小狗包弟是饱含深情的,但是这种情并没有过于张扬,过于外溢,而是潜藏于平易的述说之中,并将自己的情感心理活动,与当时所处的情境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比如文中有这样一段: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来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的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仿佛又听见由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这里通过一个细节凸显了小狗包弟对主人的忠诚与依恋,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包弟的感动和未能保全包弟的歉疚,二者自然相融,读来令人几欲潸然。又如倒数第三段: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晨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搭建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作者写“文革”浩劫之后的衰落的景象,写回忆妻子生前逗包弟玩的情景,这就很自然地表现出自己恍在梦中的心境,表现出自己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熬煎。这样借事传情,因景生情,叙事写景抒情天然结合,真可谓水乳交融。

启示之六:语言质朴中见耐人玩味的技巧。

作者没有堆砌形容词,没有刻意雕饰语言,只是用质朴自然的话语同读者拉家常,叙往事,说掏心掏肺的话,让读者忘却了语言的形式,而在阅读倾听中收获一份感动、一份震撼。事实上,这正是巴金先生的语言艺术——不让花里胡哨的言辞掩盖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文中耐人品味的语句很多,例如“它不咬人,见了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句子似乎在写小狗吠叫惹人烦,但是透过“一……就”“但”几个虚词,就可看出它的听话、乖巧的可爱之处。这样写比一味直接夸赞小狗更好,而且显出语言曲折变化之妙。又如“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语句中既很直观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又突出了自己不能保全小狗的深深的自责,人们读此句仿佛看到巴金正拿着解剖刀在解剖自己的灵魂。

大“技”若无,大“巧”若拙,不惟“技巧”而技巧自见,这就是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这就是《小狗包弟》教给我们的写作秘诀,这也是这篇美文给盲目求“招”应考的中学生的启示。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