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长亭送别》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长亭送别》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本文选自于苏教版 “此情可待成追忆·执子之手”板块,属于专题“情感篇”中的“爱情篇”。该板块有两个文本,一篇是本文,属于元代杂剧,另一篇为外国话剧,都属于文本研习的要求。学习本文,主要是学会对古代戏剧的赏析,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人教版的编排,本文之前已经安排过古代戏剧《窦娥冤》的教学,苏教版,本文教学是初次接触古代戏剧,所以教学中需要先介绍有关元杂剧的文化常识,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文本的研习主要是对曲词的赏析,对人物形象的赏析。教学中重视朗读和语言的品味。

我们学校虽然也是省四星级高中,但学生素质总体不高,又是农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当薄弱,因此教学时宜低起点,宜先理解课文内容。(本教案适合农村中学以及学生层次相对较低的学校使用)

目标要求:

1、了解有关元杂剧的文化常识,了解作者和本剧剧情。

2、赏析语言艺术,重点赏析曲词的情景交融。

3、赏析人物形象。

课时设置:3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了解有关元杂剧的文化常识,了解作者和本剧剧情,朗读课文,初步理解。

过程:

一、导入(单元板块教学要求及本文学习目标)

本文选自于苏教版 “此情可待成追忆·执子之手”板块,属于专题“情感篇”中的“爱情篇”。该板块有两个文本,一篇是本文,属于元代杂剧,另一篇为外国话剧,都属于文本研习的要求。学习本文,主要是学会对古代戏剧的赏析,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执子之手”引用于《诗经》中《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该是一幅两个人同撑起一方天空的风景。象两棵独立的大树,你们共同撑起一方天空,枝叶在蓝天下盛放,树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 相对无言眼波如流的默契 …… 也许只是紧紧地握住你的手,什么话也不说,慢慢地陪你走过今生今世,来生来世!

二、了解有关元杂剧的文化常识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元曲并举。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西厢记》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课文中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即舞台提示。曲牌后的大字是唱词。正宫是宫调,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本文一折里仅为一人唱,即文中的唱词都是由旦角莺莺所唱。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三大类。末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旦类又可分为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净类又可分为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把酒科”“张生吁科”。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 (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 《窦娥冤》、马致远 《汉宫秋》、白朴 《梧桐雨》、纪君祥 《赵氏孤儿》。

元杂剧常用的一些古白话词:

行动些(走快些)、没来由(没由来)、葫芦提(糊涂)、只合(只应该)、也么哥(词尾助词)怎生(怎么)、哥哥行(哥哥那边。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行,宋代和元代口语里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后边,有时加“行”字,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兀的(“这”的意思,带有惊讶语气)咱(元曲中常用于句尾,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着(命令)、子母每,“每”,“们”。

三、了解作者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的作者,但是关于他生平情况的历史记载却很少。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1260-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

四、了解剧情

选自于《西厢记》。剧本描写唐代礼部尚书之子书生张珙父母亡故后,家庭败落,虽有满腹诗书才学,却还没有做官。在去京城应试的路上,于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此外,《西厢记》还有由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大量的,错综复杂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推动戏剧情节一环扣一环地发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西厢记》令人叫绝之处。《西厢记》的角色不多,戏却很多,情节曲折。

《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划人物。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王实甫很善于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养以及彼此之间的具体关系,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鲜明地将其表现出来。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一百种。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

张生与莺莺相爱后,恰逢乱军首领孙飞虎兵围古寺,强索莺莺为妻。莺莺之母崔夫人许诺:“无论何人,退得贼兵,情愿倒赔妆嫁,将莺莺许配于他。”张珙挺身而出,修书招来白马将军杜确,杀退孙飞虎,不料崔夫人变卦,竟让张珙与莺莺兄妹相称。二人不甘忍受礼教束缚,在丫鬟红娘的热情帮助下,几经挫折,终成眷属。崔夫人在生米已成熟饭的情况下,不得已虽然同意婚事,但提出张生只有到京城考取状元后,才能完婚。本文的故事就是一家人为张生赴京赶考的送别。

五、分角色朗读

1、提示读音:

张珙 筵席 玉骢 迍迍 金钏 叨叨令 靥儿 揾 兀的 也么哥

(gǒng yán cōng zhūn chuan dāo yè wèn wù yāo)

挣揣 萋迷 蹙 莺莺 谂知 偎 厮守 咽得下 玉醅 白泠泠

(zhèng chuài qī cù yīng shěn wēi sī yàn pēi líng)

蜗角 鸳鸯 吁气 赓 罗帏 绣衾 青鸾 栖迟 禾黍 胸臆

(wō yuān yāng xū gēng wéi qīn luán qī shǔ yì)

2、朗读

第2教时

要点:理解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

一、字词解释

1、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商讨,弄懂下列词义

夫人、长老上云——上朝取应——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迍迍——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只索昏昏沉沉的睡——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这壁坐——辱末——挣揣——斜签坐的——死临侵地——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推整素罗衣——把盏

谂知——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将来的酒共食——玉醅——白泠泠——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辆起车儿——末辞洁科——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白夺一个状元——“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伯劳东去燕西飞

且尽生前酒一杯——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最要扶持!——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归家若到罗帏里——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你休忧“文齐福不齐”——停妻再娶妻——“一春鱼雁无消息”——“青鸾有信频须寄”——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再有谁似小姐的,小生又生此念?——禾黍秋风听马嘶——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2、讨论交流

(云,宾白。进京赶考。玉骢,马;系,扣停。倩,请;恨不能央求那高树截住太阳。迟缓的样子。却,同“恰”,回避,结束。“破题”,是写文章的术语,“开篇”的意思,比喻男女双方刚刚有好的开始。熬熬煎煎,受熬煎。只索,只得。揾,拭泪。兀的,怎么地;也么哥,语气助词,无实义。索,要;凄凄惶惶,急忙地。壁,边。辱末,即“辱没”。争取。签,插;斜着身子坐。像要死的样子,课文意译为没精打采也行。阁,同“搁”,噙着。推,假装。端酒,斟酒。谂,熟。子母每,每,“们”,元时口语。将来的,拿来的;共,和。美酒。水清的样子。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宋元北方口语,“驾起车”。末,张生的角色,指张生;辞,告辞;洁,和尚的角色,即上文里说到的“长老”;科,舞台提示的动作。经忏,课文注解为“佛经”,实际是“念经”的意思;无心,没有心思;礼,也是动词,做佛教礼仪。“春雷第一声”比喻发榜的好消息。两意徘徊,两边的心情难舍难分;落日横在山上,山色苍翠。白夺,轻易地获得。绝句的意思是:丢弃的人现在在哪里呢,那是当时姑且自己相爱的了,现在丢还过去的心意,选取眼前爱怜的人吧。谨赓,恭敬地和诗;一绝,一个绝句;“以剖寸心”,来表白自己的心情。绝句的意思是:人生有长久的远别,谁与我是关爱亲近的人呢,遇不上知音的人啊,谁可怜我这长叹的人呢?伯劳,鸟名;就是现在“劳燕纷飞”的成语。暂且把离别的饯行酒饮尽。服,适应;趁程途,赶路;节,节制;顺时,顺应时令;保揣,保重。扶持,小心在意。眼泪流到九曲弯的黄河里,能使河水要涨出来;愁怨压在三峰的华山顶上能使华山变低。罗帏,罗帐。一心留恋,没有其他心思。据鞍,抱着马鞍;阁,同“搁”,噙着。休忧,不要担心;“文齐福不齐”,有文才,没有考运。停,丢弃。暗引宋秦观的《鹧鸪天》,“一春”,一年的时间;鱼雁,书信。青鸾,传信的鸟。“一节”,一条。栖迟,迷恋。又有谁能像小姐这样让我心生留恋?禾黍,杂草。“一鞭残照里”,抽着马鞭,走在残阳里;量,估量。逐,追随。)

二、朗读全文,进一步理解。

第3教时

要点:欣赏曲词,赏析人物形象。

过程:

一、翻译曲词(曲词一经翻译,韵味全失,但为了进一步赏析,还是通过翻译帮助对内容的真正理解)

1、小组分工,合作翻译,先和同学交流

2、指名翻译

(【正宫】【端正好】

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萎积的)菊花满地,秋风萧瑟,北来的大雁向南飞去。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叶染得像喝醉(一样红)?总是那即将离别的人儿的涟涟泪水吧。

【滚绣球】

恨(只恨)相见得太晚,怨(只怨)离去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斜阳一直挂在疏林上。(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相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两情相悦)刚开始又要马上别离。听到(张生说)一声“(我)走了”(手上的)金镯子(从腕上)松了下来;远远地望见(饯行的)十里长亭,(顿时)人便消瘦:这种悲伤的心情谁能理解呀?

【叨叨令】

看着(为张生)安排的车马,不由(得让)人的愁绪奔涌而出;(此时)哪里有什么心情(戴)花, (把自己)打扮得娇娇滴滴妩媚动人;(张生走后)准备好被子、枕头,只好(天天)昏昏沉沉的睡吧;从今以后(我的)衣袖,都(用来)擦拭重重叠叠的泪。(这样的日子)怎么不闷死人了啊?怎么不闷死人了啊?分别以后书信要赶紧给我寄。

【脱布衫】

西风紧落叶纷飞,霜雾迷茫枯草遍野。(在饯行的)酒席上张生斜着身子坐着,(只见他)皱着愁眉呆呆傻傻。

【小梁州】

我看见他噙着的眼泪(在眼里打转)不敢掉下来,担心让人知道了;忽然猛地(与我)对视,又把头低下了,长长地叹口气,假装是在整理自己的衣服。

【幺篇】

虽然以后(我们也会)结成良缘,无奈眼前(却即将分别),怎么不让人悲伤哭泣!情意如痴如醉,从昨晚到此时,(离愁别绪让人)都消瘦了。

【上小楼】

还没欢聚在一起,离愁却相继而来。回想着我前些日子(与张生)定下终身,昨晚(母亲同意我们的)婚事,今天(就要)分别。我深切体会这几天的相思滋味,却原来比起离情别绪(此时的伤心)更增加了许多。

【幺篇】

年轻时看轻远别,感情不深厚容易遭遗弃。谁不想(两人)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牵。你给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做一个并蒂莲,远远胜过中了头名状元。

【满庭芳】

别宴很快就要结束,片刻地相聚,马上就要别离。若不是(在)酒席上子母们应当回避,我真想与(张生)他(像孟光和梁鸿那样)相敬如宾。即使是相聚短暂的时刻;也算是我们夫妻同桌而食。眼里徒然地留意着,寻思着此事,(都)险些化成了(一块)望夫石。

【快活三】

拿来的酒和食物,吃在嘴里就像是土和泥。假如即便真是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

暖暖的美酒,(喝起来却)清淡如水,(想来)多半(不是酒而)是相思泪。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只是)离愁别恨(早已)塞满了肠胃。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的虚名小利,(却把)夫妻拆散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你一声我一声长长地叹气。

【四边静】

转眼间(别宴已是)杯盘狼藉,(莺莺乘的)车子转向东,(张生骑的)马转向西。两情难舍难分,此时太阳已下山了,山色显得格外苍翠。(不)知他今晚在哪里投宿?有梦也难以寻觅。

【耍孩儿】

眼泪从襟袖间纷纷落下,比白居易听琵琶曲时落的泪更多。相恋的人儿就要分别,还没有启程就先问回来的时间。虽然马上就要分别,以后就相隔甚远,暂且把离别的饯行酒饮尽。还没喝(这杯酒)但心却已先醉了,(哭得)眼中都要流血了,心都变成死灰(一片)了。

【五煞】

到京城路途遥远,赶路程要注意饮食,顺应时令的变化,保重身体。荒僻的山村(晚上)雨露重应该早些休息,(早晨有)风霜应该要起得晚!(在)秋风中运行,最难调理,最应该留意。

【四煞】

这忧愁向谁诉说?相思只有自已知道,老天爷(才)不管人(是否)憔悴。我的眼泪流进黄河里能让黄河泛溢,我的怨恨压在华山顶上能使华山变低。到晚上(心中)烦闷倚在西楼,只看见夕阳古道,衰败的柳树长堤。

【三煞】

高高兴兴地一起到(长亭),(却要)哭哭啼啼地独自回去。回到家如果到罗帏帐里,昨晚的绣枕又清香又温暖(能把)春留住,今晚的翠被生出寒意(只)有梦(能)知。(此时此刻)万般留恋,心里其他什么都不想,看见(你)抱住鞍上了马,愁眉(紧锁)忍不住泪水直往下落。

【二煞】

你不要担心“落第”,我只怕你撇下前妻再娶新妻。不要长久地没有消息!我这里让青鸟使者把信频频地寄(给你),你不要再提“金榜无名誓不归”。这一点你一定要记住,如果(在外)见了那些美貌女子,再不要像在此处这样留恋。

【一煞】

青山阻断了送行(的前路),疏朗的树林也不做美,淡淡的烟气和傍晚的雾霭互相遮蔽。夕阳古道没有人言语,禾黍秋风(只)听见马(在)长鸣。我为什么懒懒地上了车子,来的时候急急忙忙,离去时候却却为什么慢慢吞吞?

【收尾】

(看看)四面的山色(格外苍翠),(张生的)马鞭一挥(已经渐行渐远了),只剩一轮残阳。所有的人间烦恼填满胸中,估量这些大大小小的车子如何能载得起?

二、理清情节结构

按照情节、场面,可以把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请概括内容.

戏由三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

一、赴亭送别;二、把酒饯别;三、残照离别。三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以上为第一段,写赴长亭途中。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内心压抑的苦痛和难以离舍的情怀。

【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以上为第二段。写长亭别宴。集中表现莺莺的依恋、悲伤。以及张生的离愁煎熬。

【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一煞】以上为第三段。写长亭送别。再次表达莺莺的不尽悲戚和深沉忧虑。)

三、体会下边曲词的情味,说明它们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运用了排比,倍增烦恼的暮秋天气,构成了别离图的背景,渲染氛围,表现人物痛苦压抑的心情。)

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煎煎熬熬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提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莺莺先从眼前车马行色牵动愁肠说起,说明了沉重的别情压在心里,是无心打扮的原因;继而设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想到这里,不由得心痛欲碎,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叹。别离已无法挽回,唯一可告慰的将只能是别后的鱼雁传书,于是莺莺只得强抑悲痛,频频叮咛张生。这支曲词层次分明又流转如珠。它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式的叠字句,前句有两个带“儿”字的词,后句是双音词的重叠,再加上反复,突出剧中人物回环往复的浓烈感情和掩抑泣诉的声气口吻。)

3、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莺莺在别宴上面对即将远行的亲人食不甘味,刻画出人物的肝肠寸断、令人心碎的深情。)

4、“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莺莺对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夫妻拆开两处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她对张生的爱,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是纯真专一的美好情感。)

四、赏析体悟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试选出文中情景交融的语句,朗读后谈谈:本文景物描写设置的环境是如何和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的。(先个人思考,再和同学讨论)

(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并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阳”互相照应;[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五、举例说说曲词融入了哪些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作品融入了不少古代诗词的语句,其特有的语义、情味和表达效果与剧中语境相契合,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例如, [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语句,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朝天子]中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引用苏轼《满庭芳》词原句,形象地表现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耍孩儿]中“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近》词中“未饮心如醉”之句,一字之易,更加夸张,语意更加沉重,表现了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作品还融入了大量运用民间口语,吸收了不少的方言词和俗语,而且善于将民间口语加工为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例如[滚绣球]一曲的语汇、语句都具有民间口语的风格,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文采。)

六、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请联系课文内容从夫妻感情、价值观念、 临别担忧三个方面具体讨论。(先个人思考,再和同学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

(一)夫妻感情

从夫妻分别的依依不舍和痛苦心理,表现出来的是深情、痴情。

(二)价值观念

认为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还进一步把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三)临别担忧

一是对张生路上起居生活的担心,二是对张生考不取功名而不回的担心,三是对张生停妻再娶的担心。这些担心无不表现出她的贤惠而又苦心,深情而又用心的殚精竭虑的境界。)

七、选背曲词,作业。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