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四”说《七律·长征》的一“咏”三“探”

“四”说《七律长征》的一“咏”三“探”

“四”说《七律·长征》的一“咏”三“探”

《七律长征》是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也是那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襟怀、奇特的想像以及英雄的胆略和气魄的自然流露。为鉴赏本诗作的艺术魅力,我们不妨一“咏”三“探”――

一“咏”,即吟诵,得驾驭四“要素”。

在充分的朗读中,可感受全诗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要读出节拍、韵脚和重音。诗押an韵,在和谐舒适的韵律中节奏鲜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要读出感情。“不怕”的语气坚决而充满信心;“等闲”的语气俨然当作平常事;读“细浪”“泥丸”尽量平淡,读“暖”则凸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寒”时低沉一些以示对牺牲者的沉痛缅怀;“更喜”两句应读得欢欣鼓舞,因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

三“探”,即解读、推敲、借鉴。

解读,得把握四联义。首联高屋建瓴,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风格,总领全诗,高度概括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写得极有气势,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颔联承接“千山”,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反衬并突出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意志伟力,“扬”山势雄险而后“抑”其渺小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颈联承接“万水”,既实写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尾联掀起高潮,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艰苦卓绝却胜利在望,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

推敲,得发掘四副词。“不”,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只”,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更”,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表现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也是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展望和自信。“尽”,“全,都”之意,用以概述“三军”的欢笑,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借鉴,得领略四修辞。比喻:用“细浪”和“泥丸”况山之渺小。夸张:用“逶迤”和“磅礴”言山势雄险。对比:“逶迤”五岭宛如“细浪”,“磅礴”乌蒙山仿佛“泥丸”,这是超绝想象所构建的新奇对比;而一“暖”一“寒”,既写天气情况,又写心理感受,既是两个感情穴位,也是两种感觉,“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对照之间,可见出精神的巨变和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对偶:颔联和颈联均极为自然、工整,前者境界阔大,气象万千;后者则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颇具气势。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