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10.陋室铭)

十 陋室铭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10.陋室铭)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本文以陋室为题,行文中处处强调其陋而不陋的特点。开头写山写水,在于以同类事物设喻,引出文章的主要形象陋室来。写山,说它不高;写水,说它不深,都是在揭示其可贵的内蕴,并由名灵二字,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通过这两句,告诫人们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观察评价事物的正确标准是什么,为下边正面写陋室作了基础。第三句,首先用一个简明的判断句,指出自己的屋子正像那不高的山、不深的水一样,是一外观简陋的屋室。紧接一惟字,由写环境到写人,引出陋室的可爱可贵之处--由于主人(即作者)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作者以此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突出了全文的主旨。

基础梳理

一、字音

陋室铭(míng) 惟吾德馨(xīn) 鸿儒(rú) 调素琴(tiáo) 案牍(dú)

二、词义

1.词类活用

名:名词用作动词,有名、出名。如:有仙则名。

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如: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如:无丝竹之乱耳。

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如:无案牍之劳形。

2.文言虚词

之:(1)主谓之间,无意义。如:无丝竹之乱耳。(2)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

3.古今异义

丝:古义,弦乐器。如:无丝竹之乱耳。今义,蚕丝。

竹:古义,管乐器。如:无丝竹之乱耳。今义,竹子。

形:古义,身体。如:无案牍之劳形。今义,形状。

三、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句中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应为有何陋。

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文学常识

1.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五、名篇名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剖析: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剖析: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剖析: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重点语段

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剖析:这四句写陋室的特点。一是自然环境清幽。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上入二字,比拟生动。而且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陋室的自然环境,显得别致幽雅,宛若世外桃源。二是交往人物不俗。既然谈笑的往来的都是鸿儒学者,陋室主人的德才自然可想而知。这是以好衬好的映衬手法。不过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中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三是生活情趣高雅。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说,是写实,表现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审美鉴赏

独具巧思的美文

首先,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其次,文章以骈句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加之文章一韵到底,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再次,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己,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