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新闻阅读与实践》编写说明

一、设课宗旨

《新闻阅读与实践》编写说明

美国著名记者及专栏作家詹姆斯·赖斯顿说过:“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这虽然有点儿夸大其词,但确实道出了新闻的重要性。特别是到了21世纪,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因此,新闻对人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引导人们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新闻导向,可以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阅读已经“定格”的新闻作品,人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大概也是语文教学重视新闻作品研读的主要原因吧。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明确将新闻规定为语文课程的内容之一。在此之前,新闻只是作为其他体裁或内容主题的元素,以单独篇目的形式,散见于语文教材之中,没有作为新闻文体自成系列。新闻以一种独立的姿态进入语文课程,可以说是与时俱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新闻课程做了如下要求:

1.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3.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

对新闻课程实施做了如下要求:

重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要理解其基本内容和社会影响,有的还可以了解其采写过程,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新闻的能力。新闻与传记的写作应以学校社区生活和熟悉的人物为对象,从写新闻评述、综述或传记性小故事开始,逐步提高。在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取素材,提高根据表达需要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教版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必修课程安排了一个新闻单元,相关的拓展阅读(以《语文读本》为主)也配套有相应的新闻内容;选修课程则安排了《新闻阅读和实践》模块。

作为选修课程的本教材,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学生了解新闻这种文体的特点以及它的多种传媒形式。其次,从人文性与工具性两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的语文素养。再次,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身边的生活及其发展变化,积极交流,以期在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有所裨益。最后,指导学生勇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有所用。

二、基本特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如下阐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本教材当然要遵循这一原则,体现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上,则是知识性、实践性与人文性的自然整合的。如新闻的六要素,是新闻报道的工具性基础,也是学生重点学习的基础知识。如果学完新闻,学生对这个基础性的知识还茫然无知,只能说明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失败的。但这六个要素又不仅仅是工具性的知识,因为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标准,那就是真实性。有学者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就涉及到新闻工作者的观点、方法和态度了,也就初步具有了人文性的内涵,包含了人文性的元素,而这也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新闻作品时做出判断,在完成新闻实践时身体力行。我们说,没有真实性的六要素,即使编排得再好,写得再煽情,也是虚假的新闻,无法真正打动人和感染人。这一点,在我国以往的新闻工作中有过惨痛的教训,即使在今日,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仍给我们新闻工作带来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损害。因此,从新闻基本要素的工具性学习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这两者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正确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系,是使用好这本教材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牢牢把握这一基本特性,既要避免过分突出人文性,削弱工具性,也要避免只讲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内涵,同时,工具性与人文性呈现“两张皮”的现象也是不可取的。

三、基本内容

1.新闻学知识繁多,有些学者构建的新闻学体系,相关知识归纳为十多项,如新闻的本质、范畴、特征、价值、效果、受众、功能、责任、法理、体制、市场等等。本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有助于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并亲身参与新闻实践出发,对新闻学知识和教学重点做了一定的选择。

首先,选择新闻学中重要的、基本的知识,作为学生学习新闻的基础知识,而并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全面与严密。比如第一章相当于一个总论,只是选了诸如新闻六要素、新闻的结构、新闻价值诸要素等几个重要之点让学生了解,并没有系统讲解有关新闻学的知识。

其次,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新闻知识,并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具备某种素养,而是要在学习、生活中实践,重在将知识转化为应用、拓展的能力。所以,教材选择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讲授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知识,一方面能够指导学生迅速把握新闻作品内容、理解新闻工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初步学会采访、调查、梳理所获得的材料等,将相应的知识转化为指导写作实践的能力。

第三,选择适合于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适合于教材编写设计和教师教学需要的新闻知识,让学生爱学,教师易教。因此,教材主要包括新闻的要素、新闻的价值以及新闻的文体知识等,而将重点放在相应新闻体裁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实践上。也就是说,在这本教材中,知识只是起引路搭桥的作用,并非学习的重点,重点是用这些知识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实践。

2.新闻媒体及其体裁种类繁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媒体及体裁也在不断更新。从媒体来说,本教材主要以纸质新闻作品为,同时兼顾广播、电视等听视新闻,对于新的新闻媒体如网络等,也有所介绍。这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因为目前的语文教学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同时,我们认为,学生一旦具有较高的阅读纸质新闻的能力,都将有助于他们在视听新闻或在网络上迅速浏览新闻时迅速抓住信息,理解其基本观点和态度。从体裁来说,本教材主要安排了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和报告文学五种基本的和传统的新闻类型。其他像专访、访谈、专题报道、深度报道、摄影新闻等,一是这些都是较新的样式,且大多呈现在视听新闻中,一是受教学课时的限制,所以都未选入本教材。这五种主要体裁的学习,一方面以纸质新闻为主,同时也适当照顾到广播、电视新闻,以便学生对新闻体裁有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新闻类型也是互有交叉的,如特写与消息、通讯,在某些方面是互通的,教学时要注意对比和沟通。另外,本教材的学习内容,主要构建新闻学习的基础,教学时,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延伸学习。

三、编排方式及主要教学思路

本教材以简要的新闻学知识引领,重点放在新闻各主要体裁的阅读与实践上,以体现“语文”教材的本质特性。全册一共安排六章。第一章是学习新闻的基本要素,相当于一个总论,让学生了解新闻是什么,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形式。第二至六章是学习的重点,每章学习一个新闻类型,分别是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和报告文学。

各章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导引、阅读、实践。“导引”部分只是某些知识的必要铺垫,同时穿插一些有用的小资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完成。“阅读”一般包括3—4篇课文,课文的选择既考虑到类型,如“通讯”中的“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同时又照顾到内容、时代等因素。课文后一般安排有3—4道练习,供学生们结合具体文章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学会阅读。“实践”以写作为主,但又不限于写作,其中还涉及一些与该体裁密切相关的活动,应该说带有较强的综合性。这一部分包括需要了解的与本次写作有关的一些知识以及参考活动两项内容,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完成实践活动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导引”和“阅读”中掌握的某些知识,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采访、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等。

四、教学建议

1.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由于新闻表现出的强烈社会性以及意识形态性,因此在教学实施中要注意新闻作品的人文性因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但同时,也要注意新闻的工具性因素,让学生明白新闻这种体裁的一些本质特点。只重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其结果,就会削弱新闻作为一门成系统的学科的特点,使新闻和其他文体的学习没有区别。如将新闻消息混同于记叙性文章,将新闻评析混同于议论性文章,将报告文学混同于人物传记等。这样就会因为没有理解新闻学科的本质,不能结合具体的新闻作品进行有针对性、有特点的人文性教育,从而损害了它的人文内涵。

2.强调实践

强调实践包涵几方面的意义。其一,新闻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性,有一定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因此,掌握新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并不是说掌握知识是最重要的和终极的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新闻却不能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实践,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成效的。教师应该将指导重点和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上,放在能够进行初步、简单的新闻实践活动上。其二,新闻是严肃的,它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不是随心所欲的文字创作,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工具。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新闻态度和作风,是非常重要的。正像中所说,阅读新闻作品要“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新闻的能力”,写作时“应以学校社区生活和熟悉的人物为对象,从写新闻评述、综述或传记性小故事开始,逐步提高。其三,新闻学习的实践性,还要强调让学生认真观察、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教师在教学中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3.注意新闻文体的特点

语文教材中,基本是阅读领先,写作依靠阅读。即使独立编排,写作受阅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借鉴与模仿的关系。

而新闻作为应用性很强的文体,最重要的是实践,采访、写作活动应该是新闻学习的最重要的任务。相比其他文体,新闻作品的借鉴的意义并不那么强烈,而且教材中大多数的新闻作品,也不具有其他文体作品那样的经典性。因此新闻作品的阅读,应该说更多的是为应用和实践提供一个知识平台。

因此,我们说,新闻作品的学习更要重视知识性,在阅读中理解相关的知识,并将自己的理解应用于写作的实践,这是由新闻文体的特点所决定的。比如消息,导语最突出、最鲜明,而主体部分只是对导语的全面展开。这种特定的模式,与一般文体的结构不同,需要要让学生理解并付诸写作实践。因此,新闻文体的教学,要围绕着新闻文体的特点,不能照搬其他文体的教学方式。

4.注意与必修教材以及学生已有的新闻素养相衔接。在初中和高中必修阶段,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地学过新闻这种样式,各种媒体大量涌入生活视野也让他们对新闻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选修课教学时不应忽视这些已经有的基础。同时,还应将新闻的学习与当前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由老师或让学生自己从每天大量的新闻信息中,选取重大的社会新闻或学生们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这样,把这门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现实感和价值感,学起来有趣味。

五、关于《教师教学用书》

与本册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是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分章逐课编写的。每一章的内容包括:本章说明、教学指导、关于思考与研讨、有关资料。

“本章说明”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想和有关资料三部分。“教学目标”是就本章预期达到的目标提出建议,有阅读的、有写作的,有语文素养方面的,也有新闻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师可以依据这些目标恰当地安排本章的教学内容。“教学设想”是就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提出建议,特别关注该章的整体教学设计。这其实是给教师一个整体观,让教师在整体把握该章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实施自己的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有关资料”主要是提供相关新闻体裁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多地了解相关的知识,更好地把握这种体裁的特点。

“教学指导”是将课文解读与教学建议融合在一起,既有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细致分析,又有适时的教学点拔,旨在使教师更好地领会课文并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关于思考与研讨”是对教科书中“思考与研讨”练习的指导与解答,一般说明设题意图或目的,给出答案或进行答题指导。

“有关资料”包括扩展阅读材料和一些评析文章,目的是给教师提供相对丰富的教学参考,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适当取舍。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