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和语文实践》导学案

学习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和语文实践》导学案

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和语文实践(第1课时)

课型

编写人

朱在彬

审核人

年级

7

学科

语文

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2、反复诵读,熟记名句。2、学会阅读,学会制作读书文摘卡,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

重难点

1、反复诵读,熟记名句。2、学会制作读书文摘卡,提高语文素养。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对联的主要特点: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对应的字平仄相对。如: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鄂比赠曹雪芹联。再如: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

探究板块

《借你一个微笑》(杨保中)(有改动)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的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学习成绩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走出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你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马上答应他,但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来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这两天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点了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对我的承诺,读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

⑩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老师您要什么?”“你写给我的条子呀。”“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课吧。”

⑾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候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有给够我。”

⑿“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兴又蹦又跳地走出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有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很不自然的样子,我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四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⒀期末李俊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李俊休学了,他爸遭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我有些担心,他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⒁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伸过鞋子,他很用心地擦着。他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就能养活他和爸爸了。我也高兴起来,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泪水就出来了。“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1、“我”为什么每天要向李俊借一个微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赏析第③段中画线语句,写出了李俊怎样的心理活动?

3、第⑤段和第⑧段写老师两次用计,请概括第⑤段中老师用“计”的内容。

4、第⒀段画线句和文章结尾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是否矛盾: 你的看法:

5、在小说的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

检测板块

填空:四面湖山归眼底, 。青山有幸埋忠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物华天宝, 。(6)先天下之忧而忧, 。

延伸板块

就上文,制作一张读书文摘卡:

类别: 书名(篇名):

作者: 译 者:

内容摘录:

学后反思

盱眙县第三中学有效教学目标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和语文实践(第2课时)

课型

编写人

朱在彬

审核人

年级

7

学科

语文

学习目标

1、夯实基础。2、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

重难点

1、夯实基础。2、提高语文素养。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1、填空:(1)东风不与周郎便,( )(2)( ),归雁洛阳边 (3)海日生残夜,( )(4)今夜月明人尽望,( )

2、修改病句:①我国的传统节日都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今增设了假期,传统节日的内容可以更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②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让人们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③就说端午节吧,古代有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熏“五毒”、祈福辟邪等内容,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完全可以提高一些新的内容。④总之,我们不仅要过“精神的节”,更要过“物质的节”。修改:①: ;② ;

③ ;④ 。

探究板块

1、填空:(1)青山有幸埋忠骨,( )(2)四面湖山归眼底,(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4)但愿人长久,( )

2、仿写:时间,抓得住就是金钱,抓不住就是流水。要求:依照这一句式,写两句字数大致相同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检测板块

《乡音》(龙应台):1985年,台湾人到大陆仍旧是违法的,但是我去了,去看看湖南那个被落在火车站长我的四岁的哥哥。

清晨,还在半睡半醒中,宾馆窗外流进此起彼落的人语声,不外乎日常的招呼,“哪里去呀?”“早啊!”人来人往。我蜷缩在被窝里,耳朵却野狼一样竖起来。这窗外的人,怎么回事,竟然全说着我父亲的话;那声音、腔调,熟悉而亲切,像条睡暖了的旧被,像厨房里带点油腻的老钟。我冲坳得想趴上窗子看这些人的面貌——他们和父亲可长得也相似?在台湾,父亲的乡音总惹人发笑,“听莫啦!”人们摇摇头。他得费好大的力气才能让人弄清他要的是锄头、芋头还是猪头。而在这扇窗外,每一个人——厨师、公安、服务员、书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说着父亲的话,说得那么流利顺畅,说得那么不假思索、那么理直气壮,好像天下再大也只有这么一个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语言。

窗外人声不断,我起床漱洗。满嘴牙膏泡沫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埃及,我海子掉了!”“海子”,是鞋子,我从小听熟了。“埃及”,父亲当年也这样喊他的母亲吧?是哪两个字呢?“爱姐”?“蜀人谓母曰姐”,楚蜀不远吧?“有一次,我从学校里回来,跑了两三里的路,下着雪喽,进到屋里来,眼睛都花了。你奶奶给我一碗饭,我接过来,想放桌子上去,没有想到哗啦一声饭碗跌在地上,破了。”“你奶奶以为我嫌只有米饭没有菜,把饭给甩了。她伤心地哭了,她把自己的饭省给我吃……”父亲讲这个他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然后叹息:“我对不起你奶奶。”然后要沉默很久。

我们则各做各的事情;这个打破碗的故事不如司马光砸破水缸来得惊险,实在不怎么样。倒是在我满嘴牙膏泡沫倾听窗外的这一刻,突然想到:奇怪,这许多年来父女一场,怎么倒从来不曾问过父亲是否想家。于是我让哥就着录音机坐下,“给爸妈说段话吧!”哥哥两眼望着自己的脚,困难地思索着。我在一旁呆坐,是啊,他该说什么呢?问父亲这四十年究竟是怎么回事?问老天那一列火车为什么走得那么不留余地?

回到台湾的家,行囊尚未解开,就赶忙将录音带从口袋中掏出——我从不可预测的历史学得,有些东西必须贴身携带,譬如兵荒马乱中自己的孩子,譬如一张仅存的情人的照片,譬如一卷无可复制的带着乡音的录音带。外面黑夜覆盖着田野,我们聚在温暖的灯下。母亲捧着杯热茶,父亲盘腿坐在录音机前,没有人说话。极慎重地,我按下键盘。哥哥的声音起先犹疑,一会儿之后速度开始加快。父亲沉着脸,异常地严肃。我偷觑着——他会哭吗?父亲是个感情冲动的人。母亲呢?为了四十年前在衡山火车站的一念之差,她一直在自责。此刻,她在回想那一幕吗?我用眼角余光窥看着两个老人,有点儿等待又有点害怕那眼泪夺眶而出的一刻。

“不对不对,”一言不发的父亲突然伸手关了录音机,转脸问我:“你拿错带子了?”“没有呀!”我觉得莫名其妙,那分明是哥哥的声音。

“一定拿错了,”父亲斩钉截铁地,而且显然觉得懊恼,“不然我怎么不懂?像俄国话嘛!”我张口结舌地看着他,只是看着他。他没有泪下,他没有大哭,他不曾崩溃,他他他——少小离家老大不回,四十年浪迹他乡,他已经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我看着父亲霜白的两鬓,觉得眼睛一阵热——唉呀,流泪的竟然是我。

1.黑体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父亲为什么总是讲述打破碗的故事?我们为什么对父亲讲的“打破碗的故事”感到“实在不怎么样”?

3.“少小离家老大不回”,使我们联想起一首诗。请写在下面。(含作者和题目)

4.“他没有泪下,他没有大哭,他不曾崩溃”,面对这样一位坚强的父亲,为什么“流泪的竟然是我”?

延伸板块

5.文章中画线部分连用六个“他”,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同进也表达了出了“我”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章的题目“乡音”的含义是什么?这“乡音”凝聚着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后反思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