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纪念常书鸿先生 阅读附答案

纪念常书鸿先生

纪念常书鸿先生 阅读附答案

樊锦诗

早在1927年,常书鸿先生就留学法国,学习油画。1932年从国立里昂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不断参加里昂和巴黎的沙龙展,并连年荣获各种荣誉奖,常书鸿以他对西方绘画的独特领悟,在油画创作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如《怀乡曲》《G夫人肖像》等作品,在当时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怀乡曲》和《画家家庭》等作品中还体现出常书鸿艺术中特有的一种中国情调。

20世纪30年代的常书鸿先生和很多在国外留学的画家一样,怀抱着振兴中国艺术的大志,努力探索革新中国传统艺术的道路。常先生在1933年至1935年间和几位艺术家共同发起了“中国留法艺术家学会”,常常在一起探讨中国美术发展的前途问题。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及当时的画坛进行了坦率的评论。他通过留学欧洲的艺术实践,深刻地看到了当时中国传统艺术的弊端,认为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追求,脱离了现实社会的艺术是没有出路的。这些看法至今仍然令人深思。

1936年,常书鸿在巴黎看到了敦煌石窟图录,看到了吉美博物馆所藏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正是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在敦煌以非法手段获取的。这些优秀的祖国传统艺术使他感到十分震惊。他感到有责任回到祖国研究、继承和发扬这些伟大的艺术。凭着一种强烈的爱国热忱,他毅然回到了多灾多难的祖国。

学习敦煌艺术,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创造新的时代艺术,可以说是常书鸿最初投身到敦煌艺术事业的初衷。在敦煌艺术研究所和文物研究所的长期艰苦工作中,常书鸿坚持研究临摹敦煌壁画。他临绘了不少高质量的壁画摹本,体现了他对敦煌壁画色彩表现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装饰造型的把握,代表了敦煌研究院早期临摹工作的成就。

作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所长。常书鸿领导着全所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因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临摹和艺术创作。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丢下画笔,总在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艺术创作活动,画了很多敦煌及西北地区的风景和人物写生,表现了画家丰富的生活情趣,对敦煌和西北地区的深厚感情,及其极高的艺术造诣。直到晚年,他移居北京。仍然创作不息,并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一些大型绘画作品,有的还被国外收藏,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对敦煌艺术的探索和研究始终贯穿在常书鸿先生的敦煌工作之中。他以一个艺术家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敦煌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敦煌壁画以其内容的无限丰富性、强烈的时代性以及广泛的人民性,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但这样一种伟大的艺术却由于出自无名画工之手,而得不到文人画家的重视。为此,常书鸿先生发表了很多文章,介绍敦煌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强调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四十至六十年代,在国内对敦煌艺术的研究还非常不足,参考资料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常先生以他丰富的学识和艺术洞察力,对敦煌艺术的总结和概述,在当时具有开创意义,为后来的美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一些观点和看法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性。

常书鸿先生的理论修养是多方面的,他虽长期受到西方艺术的熏陶。但对中国传统艺术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对敦煌艺术研究体现着角度多、视野广的特点。能够从世界艺术的互动与发展中,看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常先生在工作之余写下许多动人的散文与小品,如《喜鹊的故事》《敦煌抒怀》等,反映出他对敦煌的无限热爱,表现了一个艺术家丰富的生活情趣。晚年所著自传《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全面地回顾了他的人生历程,更表现出他对敦煌的无限眷恋之情。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44年2月1日国立敦煌研究所在莫高窟成立,常书鸿被任命为第一任所长,他先后又从重庆、成都聘请了史岩、董希史等各方面的专家,在残破荒凉、人迹罕至的莫高窟,住破庙,喝苦水,开展保护研究工作。(段文杰《悼念敦煌文物事业的开创者常书鸿先生》)

②(莫高窟)千佛洞,实际上不是一千个,除去已经废圮的,他们共整理出四百八十六个。这些壁画如果按一定宽度排起来,约有二十华里,可谓天下第一艺术长廊!这样的壁画,包括古代传说、神话故事、佛经故事、古代人民生活写照,甚至有天象图、地理图。所以要想对每一组或每一幅进行识别和注释,就要阅读大量书籍。包括哲学、历史、宗教史、佛经、美术史等等。(穆静《敦煌之恋》)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为一名中国人,常书鸿的很多油画作品融入了一些中国情调,这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令他在当时的画坛获得较高的声誉。

B.常书鸿在留学期间,结合艺术实践,逐渐意识到当时的中国的传统艺术要找到新的出路,就必须摆脱形式方面的要求,紧密联系社会现实。

C.常书鸿热爱绘画,进入敦煌后他也没有丢下画笔,不仅临绘了高质量的壁画摹本,还创作了许多表现西北地区风物的作品。

D.常书鸿在法国看到敦煌艺术的图录及作品后毅然回国,立即投身于敦煌莫高窟的石窟保护、壁画临摹及研究工作,为保护民族瑰宝做出重要贡献。

E.本文通过记叙常书鸿在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内容,表现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热爱艺术、热爱敦煌、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

解析:选C、E。A项,“这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于文中无依据;B项,“就必须摆脱形式方面的要求”有误,原文表述为“认为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追求,脱离了现实社会的艺术是没有出路的”;D项,“立即投身于……”表述不准确,原文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临摹和艺术创作”。

6.在对敦煌文化保护研究过程中,常书鸿需要面对哪些困难?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  

解析:从原文中看,常书鸿在敦煌文化保护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除了在第五、六段外,还应关注“相关链接”中的部分内容。作答时,先概括后分析,不要遗漏要点。

答案:①工作环境艰苦:莫高窟人迹罕至,残破荒凉,生活条件差。②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大量的壁画需要临摹、识别与注释,需要阅读大量书籍。③基础条件差:国内参考资料匮乏,相关研究非常不足,人们对敦煌艺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等。

7.常书鸿的一生反映了一位画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革新与探索,这在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革新与探索”,准确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即可。

答案:①探讨中国美术发展的前途问题,并发表一些坦率的评论。②继承优秀传统艺术,创造新的时代艺术,对敦煌壁画色彩表现有深刻认识,也有对装饰造型的把握。③看到了敦煌艺术的价值,对敦煌艺术做出在当时具有开创意义的总结和概述,具有一定的启发性。④用世界艺术的互动与发展的视角,对敦煌艺术的研究角度多、视野广。

★8.常书鸿先生身上有着老一辈艺术家杰出的素养与品格。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先对常书鸿“素养与品格”进行筛选和整合,再抓住这些要点进行分析。要做到观点鲜明,辩证说理,言必有据。

答案:①热爱祖国,甘于奉献。他对祖国艺术瑰宝充满热爱,毅然回国,耗尽毕生心血,为敦煌事业的开创与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②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理论素养。他留学西方,学习油画,对西方艺术及中国传统艺术都有自己的认识,能够多角度、大视野地发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③眼光敏锐,善于发现。在留学期间就认识到敦煌石窟的艺术价值,回国后又能凭借自己的学识与艺术洞察力深入开展敦煌研究。④矢志不移,坚持不懈。在敦煌石窟的保护与研究中,能够面对各种困难,从未放弃,为之后的敦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