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抓住那瞬间的灵感(附古文“挑刺儿”)
更新时间:2024-03-29 02:37:09

  我是xxx,来自xxxx小学,现暂读于xxxx小学五年级。自从二年级随中国少年作家班登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我就与作家班和文学创作结下不解之缘。我喜欢创编故事,《米丽和糖果世界》《博物馆奇妙夜》曾获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我喜欢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陈说新语》《每个孩子都需要关爱》等十余篇文章刊载于《中国少年作家》或被作家班公众号推荐。截至目前,我的各种文学创编、心得体会等作品,累积6万余字。
我的写作经验谈:抓住那瞬间的灵感
我写文章也有一些时间了。如果让我谈谈写作经验,我最想对你说:只要抓住那瞬间的灵感,你就成功一半!
是啊!我写过这么多作文,创编过很多童话故事,哪一次不是归功于瞬间的灵感呢?
那灵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说到这里,我又要提到一条了:多看多写,观察实践。只要做到这四点,灵感就能随时迸发!
多看:多看是灵感的基础。我曾经写过一篇悬疑故事:《那一年》。那篇故事就是我看了悬疑小说《放学后》以后,灵感突发而创作的作品。因此,我常言多看是灵感的重要成分。
多写:不仅要多看,还要多写。多看不多写,你的才华也展示不出来,满腹诗书如果不经常练笔也会手生的。那怎么多写呢?我的做法是:坚持写日记,简单吧?
观察:要想写出不同寻常的作品,就得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不同视角的观察是很重要的一点,通常也是素材的来源。我前几天去国家动物博物馆参观,在濒危动物馆里看到黑豹、棕熊等动物的眼神,凶猛中带着诉求,我突然有了想写一篇故事的冲动。
实践:实践跟观察是相关联的。有了观察以后,要付诸实践。比如,需要整理需要的素材,去体会角色的心理状态等等。有一次,我突发灵感,赶快放下碗筷就去创编,妈妈也很支持我,愿意等我创编完故事再让我吃饭。总之,要想做就做,该做就做。
请抓住你那瞬间的灵感这是我给自己制定的规则,也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经验。

抓住那瞬间的灵感(附古文“挑刺儿”)

  文学创作:我给古文挑刺儿
我和妈妈算是古文爱好者。自从我二年级以来,我们共同学习了五百多首诗词和小古文。最初,我只是接受妈妈讲给我的古文内容、意义和妈妈对古文的理解,后来,我慢慢地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我经常提出自己的疑惑,我甚至觉得,古文虽然经典,可是也不免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01
蒲松龄的《狼》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屠夫和两只狼的故事:两只狼为了保全性命,采取了舍前狼,保后狼的策略。然而,两只狼的计谋最后还是被屠夫识破并杀了两只狼。
在作者讲道理的时候,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我认为,在这个故事中,狼是具有智谋和牺牲精神的,它们能为了同伴的性命牺牲自我,这种精神值得尊敬,而不是什么笑料。如果我是作者,我会这样写:禽兽之变诈繁多,或不如人,犹可敬也。
02
荀子的《劝学》
这篇文章从学不可以已讲起,鼓励人们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坚持不懈地学习。
其中,第三段讲述了君子必备的条件: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意思是说,借助车马的人,并非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这里的道理是: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而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最后一段讨论了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态度,鼓励大家坚持不懈、专心致志。作者举了蚯蚓和螃蟹的例子。首先夸奖了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可以上吃泥土,下喝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相对应,又提到螃蟹: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也,用心躁也。意思是,螃蟹虽然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子,但如果离开蛇和鳝鱼的洞,也就没有可以寄居和藏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但我发现,这个观点和第三段鼓励君子善假于物自相矛盾,前后道理不统一:君子假舆马、假舟楫是优点,螃蟹利用蛇鳝之穴就是用心躁也。
03
欧阳修的《卖油翁》
这篇文章通过卖油翁在陈康肃面前很熟练地从钱孔中倒油而油不湿的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这篇文章叙述风格清晰,整篇故事很有趣味,而且又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非常喜欢。但唯一的问题是在文章最后一句:康肃笑而遣之。显得画蛇添足。因为在此之前,卖油翁已经充分证明了无他,唯手熟尔的道理,陈康肃面对卖油翁的表现,会是什么反应,有什么样的改变,应该给读者留下悬念和想象的空间。而一句笑而遣之既让他显得不够大度,又限制了读者对于故事发展的想象,缺少了些意境。
04
周敦颐的《爱莲说》
《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表达了对莲花的欣赏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文中也把莲花和菊花、牡丹等做了比较。
这篇文章在比较三种花的时候一直采用了菊最先,牡丹第二,然后是莲花的顺序。我认为,这样有用菊花和牡丹来突出莲花的意思,顺序非常好。比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在最后一句里,却把牡丹和莲花交换了位置,变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想,有可能作者是按照喜欢这三种花的人数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排列。不过我认为忽然调换比较的顺序容易给读者带来困惑而导致对文章内容的不理解,也让整个文章显得有些不协调,因此我对这篇文章的结尾表示疑惑。
05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讲述了一个永州老百姓为当其租入而冒生命危险去捕捉毒蛇的故事。
文中第二段,蒋氏说过: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就是说他从事捕蛇这份工作已经十二年。然而在第四段,他又说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这里的十二年根据内容来判断,应该讲的是从出生到现在的年数,难道蒋氏只有12岁吗?那前文说他已经捕蛇12年了,就显得不太合理。所以,我对十二年的概念有点存疑。
我给古文挑刺儿并不等于给古文挑错,而是一种跟古代文人谈论对文章和事物看法的方式。我认为,学习古文,远远不是只把它们背诵下来就完事,而是要真正了解文章的精髓,体会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信息。而这种体会和交流的方式,是我真正喜欢的。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