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疏风解毒胶囊

基本解释

  疏风解毒胶囊 -简介

  疏风解毒胶囊内容物为深棕色或棕褐色颗粒或粉末;气香、味苦。疏风解毒胶囊的功能主治是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症,症见发热、恶风,咽痛,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等。

  

  基本信息

  商 品 名:疏风解毒胶囊

  成 份: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

  药品类型:处方药

  用法用量:温开水吞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规 格:每粒装0.52g

  包 装:铝塑泡罩包装。12粒/板×3板/盒×200盒/件。

  批准文号:Z20090047

  贮 藏:密封。

  产品特点

  1.20年国家专利保护品种(专利号ZL2005101171198)

  2.独家生产,国家医保,独家上市,无同品种竞争之忧

  3.民间祖传秘方与现代高科技的结晶

  4.四大医院临床验证,疗效确切

  5.具有抗病毒、抗菌双重功效

  6.起效快,安全性高,消除后顾之忧

  7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大量临床数据表明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的首选

  药品信息

  疏风解毒胶囊在治疗和预防甲流感有显著的疗效,2009年7月10日卫生部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和2009年10月12日卫生部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把疏风解毒胶囊列为风热犯卫的首选药,2009年7月21日卫生部应急办卫应急指导便函【2009】84号把疏风解毒胶囊列为治疗甲型H1N1流感常备中成药

  作为临床医师治疗风热感冒的良药,疏风解毒胶囊已成为国家抗甲型流感的一个很好的中成药,最近在抗流感病毒的基础研究方面,该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王书臣教授介绍说,疏风解毒胶囊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症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可明显改善白细胞异常及降低异常体温的作用;在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发热、咽喉肿痛方面,该药平均时间快,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比较安全。研究表明,该药对体温异常的患者起效时间的中位数大概是3小时,而双黄连胶囊是3.5小时,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该药处方中包含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等,其中连翘、板蓝根、败酱草都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马鞭草不但可清热祛风,还可除湿通痹,不少著名医家用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而甘草具有清热调和作用。

  中国中医研究所崔晓兰研究员在本此论坛上介绍了疏风解毒胶囊防治流感的药效学研究进展。据她介绍,该研究采用甲型流感病毒的两个毒株:FM1株和PR8株,给药方式分为治疗性给药和预防性给药,阳性对照药是达菲。结果表明,预防性给予疏风解毒胶囊,连续4天后,大、中、小3个剂量组对两种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有明显预防作用;感染当天给予疏风解毒胶囊,连续4天后,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对二种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有明显治疗作用;预防性给予疏风解毒胶囊,连续4天后,对于FM1株病毒感染小鼠,达菲的保护率是42%;疏风解毒大剂量组是78%。平均存活天数,疏风解毒大剂量组是13天,疏风解毒中小剂量组是100%,这说明该药可明显降低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平均存活天数,且作用优于对照药达菲,且这一结果与未治疗的病毒对照组的10天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

  组方来源故事

  该品种的处方最初源于民间老中医向楚贤,原名是“祛毒散”,主要处方由虎杖、连翘、败酱草、马鞭草、隔山消、甘草等六味药组成,原来在当地主要用于治疗伤风、白喉、剪刀夹(相当于腮腺炎)、掉小舌头(相当于扁桃腺炎)等病,该方对白喉、剪刀夹、掉小舌头等引起的咽喉肿痛、发烧、头晕等症状疗效最明显,服药2次后(约半天时间)即可产生明显效果。自其祖父传至他已治愈上千人(未能做具体数字统计)。

  1991年向老将该方献给湖南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在原处方基础上加减调整,去掉了隔山消(产于湘西的一种草药,药源较少,有小毒),并结合古今医学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增加了板蓝根、柴胡、芦根三味做成医院制剂,并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急性咽喉炎,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在第一次服药后4-6小时即可产生明显效果。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