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萨拉热窝

基本解释

  萨拉热窝 -介绍

  萨拉热窝是波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在萨拉热窝曾经是1984年冬奥会的滑雪比赛场地,每年冬季都吸引着大批滑雪运动爱好者。萨拉热窝气候宜人,夏季多雨,冬季多雪,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萨拉热窝市分为老城、中心城、新城、新萨拉热窝共4个行政区。老城区的商业街别具特色,有500多年历史,始建于土耳其统治时代。石块铺路的老街,两侧的建筑呈现出波斯尼亚民族风俗和土耳其式的风格,一排排的手工艺品店铺错落有致,期间夹杂着咖啡馆、烤肉馆和清真寺。这里的手工艺品有几百年的打造传统,从土耳其式的咖啡具、雕刻和打凿制做的铜质花瓶、各类壶和罐、圆盘艺术品到手工制做的木质烟盒、首饰盒等,从表现萨拉热窝老城风貌的装饰画、各种式样的金银首饰及至用波黑战争遗留的炮弹壳打磨制做的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中心城区多为奥匈帝国时代的古典建筑。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与尖顶林立的伊斯兰清真寺塔协调地分布于城区之内。波黑战后形成的浓厚伊斯兰教氛围,让您感觉时而好像置身于中东的阿拉伯世界。这种独特的风貌明显迥然于欧洲其他传统的城市,因此,萨拉热窝现被誉为欧洲的耶路撒冷。

  新城区为70-80年代兴建。拥有东方格调的现代化建筑和居民小区,在波黑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摧残,现已大部分得到了修复。一条宽阔的大街--波斯尼亚大道横贯市区,碧波清澈的波斯尼亚河支流米里雅茨河蜿蜒由西向东流过,两侧是高低起伏的山冈,依山而建的民居住宅鳞次节比,白屋红瓦在郁郁葱葱之中分外鲜明。入夜十分,登高远眺,万家灯火,星光灿烂,景色蔚为壮观。

  

  气候

  萨拉热窝受地中海式气候的影响,1月平均气温为-1.4度,7月为19.5度。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为冰雪期,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好地方。1984年2月的第14届冬季奥运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历史

  萨拉热窝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263年。它曾长期被土耳其人占领。“萨拉热”一词的意思是:“苏丹总督的宫殿”。

  1465年,苏丹的使者先建造了自己的官邸,然后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一个公共浴池、一座桥梁、一项水利工程、一家客店和一个贸易区,这些都成为以后城市的中心。

  一个世纪后,一位行政官在这座城市又建造厂图书馆、室内市场、宗教学校、寺院以及一种供穷苦市民和游人免费进餐的公共食堂。

  16世纪的萨拉热窝达到空前繁荣,穆斯林、犹太人、东正教徒和信奉天主教的斯拉夫人共同生活在这里。

  1878年柏林会议之后,奥匈帝国占领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成为奥匈帝国波斯尼亚首府。新统治者匆忙建造起政府大楼、军事营房、法院、监狱及商业街道,还修建了铁路,引进厂电灯和电车,增设了剧院、博物馆、公园和旅馆,并在米利亚河上架起几座桥梁,其中一座名为“拉丁桥”。这一时期,萨拉热窝由老城向宽阔的平原地带发展,沿河流形成漏斗形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萨拉热窝检阅军事演习后回城途中,在拉丁桥上被塞尔维亚爱国者、中学生普林西普开枪击毙,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奥地利派出军队惩罚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为纪念刺死斐迪南的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拉丁桥后改名为普林西普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军民在萨拉热窝同德国法西斯展开激战。为缅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萨拉热窝而牺牲的烈士们,在市内建有一座烈士纪念碑和英雄瓦尔特的半身塑像。

  在战后的40多年里,萨拉热窝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口从8万增加到38万,成群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公寓相继建成。在高楼大厦之间的空地上,有儿童乐园和街头公园。城市的规模扩大,从山谷向山上发展。

  萨拉热窝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天主教和东正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德国人和斯拉夫人、俄国人和西方人在这一带曾展开过殊死的搏斗。多年的战争使这座城市闻名于世。

  1992年3月2日,萨拉热窝市的主要居民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人因在一对塞族青年的婚礼上发生冲突,又成为波黑内战爆发的导火索。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