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设有人文科学研究所、周秦文化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陕西文学研究所、城乡经济研究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研究所、非线性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确立了10个院级重点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数学、自然地理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院与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的有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学术气氛浓厚,每年有上百篇论文被国内外学术核心期刊,SCI、EI、美国《数学评论》、《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或《中国数学文摘》、《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简介》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转载。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防项目3项,其它各级各类项目500多项;2002—2006年,出版著作115部,发表学术论文3510篇,其中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618篇,SCI、EI、ISTP、《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收录、转载160篇。学术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入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全国优秀人文社科学报、陕西省优秀社科学报等称号,且“周秦文化及青铜器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优秀栏目。1999年创刊的《西部论坛》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学院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有教学科研实验室29个 ,多媒体教室120多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4000多个,教学用计算机3000多台,教学仪器设备值1亿多元。教学实践基地140个、理工实验室和实习工厂30多个。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室、植物化学实验室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76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同时设有电子阅览室。新老校区实现校园网互连,并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标准体育场等运动场地及体育设施齐全。

  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积极弘扬 “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训,以“团结、敬业、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崇严、重导、求精、探新”的良好教风和“学勤、行思、尚真、务实”的浓厚学风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基础教育、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连续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

  在5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立足宝鸡,服务地方,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办学水平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学院先后被陕西省教工委、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文明校园"、"`三五`普法、依法治教"、"`四五`普法、依法治教"先进集体等称号,2002年2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

  近年来,学院在西部大开发、高教大发展的新形势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开拓进取,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方针,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开展教学评建工作,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百门重点课程建设(其中《电路分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有机化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后勤社会化等方面改革,学院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及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7年,“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获批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学院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谱写了学院发展的崭新篇章,使学院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十一五”以来,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提升层次求发展,以鲜明特色求地位,以服务地方求支持,促进学院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突出特色,发展优势;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按照“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以继续教育为辅,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模式,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服务地方”四大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扎实工作,到2010年,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社会满意、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多科性大学。

">
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宝鸡文理学院
城市 :陕西 宝鸡
地址 :新校区: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大道1号;老校区:陕西省宝鸡市宝光路44号
电话 :0917-3361065
邮箱 :bjwlxyzb@126.com
性质 :民办
学校简介: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5年恢复为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本科),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

  在6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宝鸡文理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奋勇开拓,文理精神薪火相传,教泽留芳,学校事业康庄发展、阔步向前。2008年学校荣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13年学校获批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学校被陕西省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计划;2017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宝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学校建成宝鸡大学协议书;2018年学校获批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使学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的办学类型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坚持立足宝鸡、面向陕西、辐射西部及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

  学校现有新老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00多亩;拥有固定资产7.9亿多元;图书馆各类图书累积量307余万册。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9402名,其中本科生18959名,硕士生429名,韩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加纳等国留学生14名;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05名,博士312名。同时,聘请了120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有50多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称号。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地理学、数学、哲学、物理学、教育学7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和教育硕士、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旅游管理、艺术硕士(美术领域)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省级一流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0余项,尤其是近三年来,办学水平和实力显著提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获奖和高层次科研成果数量呈翻番增长趋势。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凭借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汲取周秦文化精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训和把周秦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育人全过程的鲜明特色。学校秉承历史传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始终强化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两个基本办学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宝鸡市、陕西省以及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已为社会培养了12万多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近10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先后荣获“创佳评差”最佳单位、“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时期,学校将紧抓国家“双一流”和全省“四个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一带一路”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发展,奋力追赶超越,实现更名宝鸡大学,逐步推动学校由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转型,跻身陕西省高水平大学行列;通过10—15年努力,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成教学研究型的高水平宝鸡大学。

展开
学校概况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5年恢复为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本科),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

  在6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宝鸡文理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奋勇开拓,文理精神薪火相传,教泽留芳,学校事业康庄发展、阔步向前。2008年学校荣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13年学校获批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学校被陕西省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计划;2017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宝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学校建成宝鸡大学协议书;2018年学校获批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使学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的办学类型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坚持立足宝鸡、面向陕西、辐射西部及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

  学校现有新老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00多亩;拥有固定资产7.9亿多元;图书馆各类图书累积量307余万册。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9402名,其中本科生18959名,硕士生429名,韩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加纳等国留学生14名;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05名,博士312名。同时,聘请了120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有50多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称号。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地理学、数学、哲学、物理学、教育学7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和教育硕士、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旅游管理、艺术硕士(美术领域)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省级一流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0余项,尤其是近三年来,办学水平和实力显著提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获奖和高层次科研成果数量呈翻番增长趋势。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凭借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汲取周秦文化精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训和把周秦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育人全过程的鲜明特色。学校秉承历史传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始终强化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两个基本办学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宝鸡市、陕西省以及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已为社会培养了12万多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近10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先后荣获“创佳评差”最佳单位、“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时期,学校将紧抓国家“双一流”和全省“四个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一带一路”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发展,奋力追赶超越,实现更名宝鸡大学,逐步推动学校由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转型,跻身陕西省高水平大学行列;通过10—15年努力,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成教学研究型的高水平宝鸡大学。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