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动手做做看》教学杂谈

〖论信息技术在构建开放式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做做看》教学杂谈

一种教学方案,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理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制定的,教师的主观性比较浓,而非学生思考的结果。这种方案如果成为一种特例提供给学生,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经历这一设计过程或者对方案进行修改,那么学生就有可能掌握教师分析文章的角度、可能牢固地建立词语与表象之间的联系,从而排除一些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实现变教法为学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理想。这一设想借助信息技术中模块课件是可以变为现实的。

例如:在教《动手做做看》一课时,我采用模块型课件设计教学方案,这种课件具有小孩的积木玩具的特点,可以任意拼装,可以根据需要加入或减少相应内容。我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模块,将相关资料也设计成一个个模块。在授课时,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经历大胆地对教学方案进行内容增减、重新组合。一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这次教学实践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能力相对强一些,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弱一些,不能在自己的意识里把词跟有关表象联系起来是阻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这样的教学形式则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词语信息与有关表象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贵有疑”,有疑令才有思,有市场才有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期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从而使学生有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让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谁动手做做看?”“他为什么要动手做做看?”“她是怎么做的?”“她做的结果怎样?”经过师生共同梳理,最后带着一个同学提出的“伊林娜为什么动手做做看?”这一问题,学习课文1~4自然段,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有关语句。自己练习讲一讲,将给同桌听,然后指名讲,再有感情读。通过读物、讲、读,学生们终于体会出伊林娜是一个善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孩子。

〖自由,共享的开始〗

今天学习《动手做做看》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以前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教给我们凡事要去试一试的道理。学生稍一思索,便举例说《小马过河》、《乌鸦喝水》等文。接着,我又问:“那么在生活中,在你看过的书中,还有没有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一事例?”班级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以前的课文中处 、暑的读音注错了;有的说妈妈教自己做作业,答案也错了;有的说小时候,老人总一说,晚上用指指月亮,耳朵就会被割一个口子,可长大后,试了一试,并不是真的……话题一打开,学生的思路极宽,小手越举越高,下课钟响了,大家还意犹未尽。

谁说学生还小,懂得的不多,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能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时间、空间,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学生知道的事儿可真不少哩!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加真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比如在教学《动手做做看》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伊琳娜把金鱼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水漫出来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凡事都要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学习中,学生提出:科学家朗志万的话为什么也会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适时启发,学生分组讨论,兴致勃勃,纷纷合作动手去做实验,找到了和伊琳娜相同的答案。课末,学生提出,科学家朗志万骗了那些孩子们,为什么还哈哈大笑?我出示科学家朗志万和伊琳娜对话的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朗志万的表情,让学生明白他是有意说错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动手,动脑,通过亲自实践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时候,我把他们做实验的过程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劲头。

〖语文第一学段“开放性”课外作业模式初探〗

“开放性”课外作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设计作业时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新知识、新信息去说明、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在完成作业的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有些常识性的课文,给学生展示了无穷的奥秘。学生学了课文所反映的事情现象、特征、本质、生活小常识、小窍门、科学小知识等,有了理性上的认识。然后课外布置学生去学着做一做,去实验论证一番。这样,会激起学生深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激活思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动手做做看》,不妨自己也去试一试,再得出结论。

〖对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思考〗

课堂随机评价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途径的拓宽。对于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有了很深的体会。新课堂总是会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资源,教师如何能运用好这些资源,这完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机的评价引导了。

如在《动手做做看》一课的生字交流中,学生对生字“伊”进行交流时,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的举手说道:“我来给它找朋友,伊拉克,伊朗。”真是不鸣则矣,一鸣惊人啊,老师还没有给予评价,学生就已经忍不住投来了佩服的眼光,此时老师只需要稍微的“推波助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追他一问:“哎呀,你是怎么知道呀?”孩子把吃饭看新闻的事情娓娓道来,老师也感叹道:“你是个有心的孩子,看新闻也能交到好多生字朋友呢,谢谢你为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之反思〗

传统的低年级阅读课,大多把重点放在识字上,《大纲》甚至给规定了一、二千字的识字量。课堂上师生们都在努力地识字,识字,再识字,要不就是把大量精力放在内容的讲解上,而放在朗读训练的时间、精力却甚少。所以,很多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普遍存在着一字一顿、唱读,甚至漏读、错读、添字等毛病。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朗读训练。因为朗读是感受文字、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正如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的强大功效。而且,识字也离不开朗读,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低年级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训练。

如在实践中对阅读内容进行指导:有些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来反复品味。如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时,教师就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对朗志万和伊琳娜的敬佩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自由参与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动手做做看》一文中,“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孩子们?”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小组讨论、圈划、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浅谈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质疑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或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说明了学生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产生了创新的冲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质疑入手,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从题目质疑、课中质疑、课后质疑等,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在教学《动手做做看》时,当读到“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这几句话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朗志万说的对吗?我也想试试看。这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自己动手中寻找答案。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实践的能力。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