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初中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和追求。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

初中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笔者曾对所任两个班级(共106人)作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经常看课外书的8人,只占7.5%,偶尔看的33人,占31.2%,而基本不看的51人,占48.2%,根本不看的51人,占13.2%。后两类学生竟多达61.4%。他们不读书的理由:一是父母不允许,二是课业负担重没时间,三是没兴趣。其中前两类占33.3%,而“没兴趣”竟占了66.7%.本来,青少年阶段应该是最爱读书的黄金时期,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显然还没有培养起应有的阅读兴趣,更别论阅读习惯的养成了。笔者认为,造成目前这种阅读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缺少宽松的阅读空间;二是没有充分选择读物的自由;三是缺乏必要的读书方法的指导。由此,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力求在初中阶段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一、坚持开设阅读课,把课外阅读课程化。

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虽说是轰轰烈烈,但很多教师迫于考试的压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多地将目标定位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阅读教学往往沦为纯粹的实用教学,高强度超负荷的阅读训练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缺失。“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但从小学到大学,教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趣挤出,使之变得干燥无味。”(林语堂《论学问与知趣》)因此,笔者建议学校首先应坚持开设阅读课,每周两至四节,把课外阅读课程化,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其次在阅读课里,教师不能再有题山的压迫,不必让学生正襟危坐,学生可以暂时将学习的一切烦恼和失意统统抛开,尽情徜徉于书香之中。只有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可能真正走进书的世界,才可能真正领略到阅读的迷人魅力。当学生觉得,阅读原来是那么快乐,培养阅读兴趣就有了可能,当兴趣变为一种志趣,当阅读成为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习惯就形成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语文教师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在自主阅读中有感触,有收获,那么,还担心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不了吗?

二、摒弃功利性,还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之所以缺少应有的阅读兴趣,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读书氛围太过功利,多数教师提倡学生读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他们根本不重视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不重视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点。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阅读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再要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就会相当艰难。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有广阔的胸襟和战略家的眼光,摒弃功利心,打造纯粹的阅读,让学生有充分选择读物的自由,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让他们去接触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书籍、报刊,哪怕是涉猎别的学科,只要学生喜读爱读都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若自己不喜欢,别人说得再好我也不会往下读。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你和书之间的理解。若你不能和一本书产生共鸣,你就是在浪费青春了,即使它确是一本好书,你读了没有自己的感受也是白读。”(巴丹主编的《阅读改变人生》)!因为学生只有读他自己喜欢的书,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欲罢不能,才会视苦差为赏心乐事!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阅读名著的问题。新课标说:“要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般都理解为应让学生阅读中外名著。诚然,阅读名著可以丰富性灵,熏陶人格,提升品位,因此语文教师非常推崇阅读这些经典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部分教师规定学生非名著不读就显然不妥。易中天教授也在他的博客中说:终生只读一种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的品味确实高雅,山涧小溪固然清纯,却何如泥沙俱下的江河、广纳百川的大海?等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再向学生推荐经典,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向学生推介经典时,不要人为地增加经典的神圣感,要像周国平先生那样,“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要将经典从神坛上拿下来,以消遣的方式来读,只有完全放松,才能真正走进经典世界。

三、克服盲目性,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仅仅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不够的,语文教师还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方法的指导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没有任何收获,阅读的热情就会很快衰减直至丧失殆尽;如果方法得当,学生在阅读中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阅读的热情就会空前高涨,阅读就会成为个体的一种内在需求,阅读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那么,该怎样阅读呢?阅读是读者自身的行为,不同个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喜好,有的喜欢一目十行,有的则喜欢细嚼慢咽,这都无关紧要,教师不必强求一律,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这不仅仅是古今中外许多学问家行之有效的阅读经验,更应成为中学生熟练掌握的阅读方法。读书笔记益处多多。首先,强化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做笔记就是读、想、写结合,就是手、脑并用,这远比光读不写印象深刻得多。其次,活化积累。做笔记就好象建立资料的“储存库”,一旦需要相关资料,就可以方便快捷提取。再次,深化理解。通过做笔记,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问题的重点和实质,还可以培养概括和表达的能力。老舍说:“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必得到较深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形式,从内容来讲,无非是两类:一类以记书的内容为主,一类以记自己的感受为主。前者多为了吸收,后者多为了思考,到底做哪种笔记对读者更有帮助,要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阅读的意图和个人的习惯来决定。这里要说明一点,教师必须定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评价,有评价才有促进,才能不断巩固阅读成果,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慢慢让课外阅读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从而变成更自觉地读书行为。

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真的非常有责任练好学生的读书的童子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阅读,真正地爱上阅读。以“读”为舟,徜徉书海。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