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郁达夫相关

郁达夫相关1

郁达夫相关

罗雪村作

踅进场官弄纡曲的闾巷,便寻到了郁达夫昔日的家。院里的房子是古老了,遥想当年,那三间高台上轩敞的正屋,还有木柱回廊,庭院里蕉肥竹瘦、绿荫匝地,真是瑞居的佳处。一九三三年春,郁达夫携妻王映霞由沪迁杭,后在场官弄置地建屋。郁达夫说只想造一能躲避风雨、以茅草代瓦、以涂泥为壁的茅屋即可。然这只是这位一向落拓不羁的诗人的率性之言,新家一经建起,还是“涂上了朱漆,嵌上了水泥”,但郁达夫仍将其名曰“风雨茅庐”。再穿过庭院的月洞门,是后花园。一间朝南的平屋便是郁达夫的书房,“三面沿壁全都排列着落地的高大书架,密密层层地放着近六七千册中、英、日、德、法各国文字的书籍”。对于它们的主人来说,终日嗅着这浓郁的书香,平生快事或许莫过于此了。

郁达夫曾在他的《冬余日记》里写道:“场官弄,大约要变成我的永生之地了。”但他最终未能在新庐享受安逸的生活,他先是远赴福建谋职,奔波于闽杭之间。抗战爆发后,他又不得不辗转四方,最后浪迹海外,客死异乡。二○○○年农历正月,王映霞长逝,“风雨茅庐”的两位主人俱已成故人。近些年不断听到将“风雨茅庐”辟为纪念馆的呼声。大概凡来此凭吊的人,面对历经几十年风雨星霜的茅庐,都不免会生出“海天何处吊诗魂”的感喟。

《中华读书报》

★我们就是创造社

因为没有声音,我们才歌唱

因为没有翅膀,我们才飞翔

因为没有双脚,我们才奔跑

因为没有希望,我们才创造希望

★ 【郁达夫] (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1928年起,郁达夫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游记》、《闲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郁达夫“压迫”钱

20世纪30年代,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政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吃完饭付账,郁达夫从鞋底下抽出钞票交给堂倌。朋友诧异地问道:“你怎么把钱藏在鞋里?”郁达夫笑笑,指着手里的钞票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郁达夫在汉寿

1938年7月20日,郁达夫一家在著名文人易君左夫妇的帮助下,从武汉到汉寿避难,借住在县城北门外老醋店蔡天培家。在汉寿暂居的短短2个月时间里,郁达夫不断作报告,激励人民抗日热情;任教师,向青少年传播文化种子,还为汉寿留下许多轻灵潇洒的诗篇。一次,他和易君左游览西笠山,湖光山色,引人入胜,两人联句云:“西笠山前白鹭飞,花姑堤下藕田肥。柳荫闲系瓜皮艇,茅舍新开杉木扉。藤蔓欲攀张网架,牛羊亦恋钓鱼矶。桃源此处无多路,天遣诗人看落晖。”

恰在这时,湖南著名画家刘寄踪也从长沙避难回汉寿老家。一个名作家、一个名画家异地相逢,一见如故。一次,刘寄踪请郁达夫到家作客,畅谈竟日,郁欣然命笔,将所作一首七绝写成条幅相赠,其中有“男女合战沙场死,岂为凌烟阁上图”,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郁达夫讲究饮食。他有句格言“我们无产阶级唯一可靠的财产,便是自己的身体。”汉寿是鱼米之乡,盛产鱼虾,价格低廉,郁喜出望外,常到集市去买鱼沽酒。他不拘小节,来来往往,成了鱼贩子的朋友。

郁达夫是年9月21日凌晨只身离开汉寿,奔赴福建抗日前线,1945年于南洋惨死在日本宪兵屠刀之下。

★郁达夫挽郁华联

--------------------------------------------------------------------------------

天壤薄王郎,节见穷时,各有青名闻海内;

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

”八一三“事变后,郁达夫的哥哥郁华(曾任法官)被日寇暗杀于上海的”租界“,郁达夫以这副对联来悼挽他。

杭州场官弄郁达夫旧居(附图)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