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如何提高初一学生语文自主预习的质量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语文课前预习的质量,是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大难题.随着课改的实施,学生在学习中会面临着适应课改之后学习的困难,过去预习的深度、质量已不能达到课改教学的要求。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课堂上老师总要叮嘱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的内容,目标是掌握作者、体裁和课文的生字生词,以及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挖空心思去分析,滔滔不绝的去讲解,采用"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教学方式,把所要完成的目标、重点、难点,都分析得透透彻彻,一味将知识塞给学生,生怕学生掌握不够,还让学生用笔记来加深印象,其实,这是一种守旧的“八股”教学法。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虽然掌握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但对同类型的文章就不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去理解,就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现在的课程编排,提倡素质教育,目标较高,难度较大,灵活性强,联系的知识面较广,如果还按以往的预习方法要求学生,那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欲速则不达,这种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求知欲旺盛,所以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起引导作用,与学生一起去分析理解,转变专制的教学方式为民主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应提高预习的质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提高初一学生语文自主预习的质量

怎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预习的质量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激发他们对预习的兴趣。

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而不希望受到批评、指责,学生更希望如此,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是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用心去想的问题,不管他们回答得对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特别是在预习中,他们在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前,能够独立去思考,去归纳、总结,说明他们已经动脑动心,尽力去做了,不论结果如何,我们要多注重过程,少看结果,哪怕只有一点点正确,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多用些激励语言。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切美好赞语可以使他人多活两个月”。譬如“好”,“很好”,“很正确”,“有进步”,“进步快”等。用这些肯定的话语,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能激发他们对预习的兴趣,对问题的看法和思考。学生还不能从正确的立足点和观察点去看待,再加上问题本身就存在多角度思考,例如“6”字看起来只是非常简易的字,但你所站的角度不同,它可能变成“9”。由此可见,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是很直观的,还要靠我们去引导,去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更何况是自尊心很强的学生。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得好:“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精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多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去独立思考,多给学生一份自信,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加强预习的深度训练,注重文体知识的理解。

一篇文章,在掌握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字、词、句的运用,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能判断文章的体裁。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能判断它的体裁类型,分析时才能按照所学类型的文体知识去把握,这就如医生诊断病人的病情一样,只有诊断出是什么病,才能对症下药,解除病痛。所以,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要多读多想,增强他们对文章体裁的分辨能力。文章体裁大致分成三类: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在预习时把握住文体,然后用所学的文体知识去分析理解。

记叙文在预习时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内容有:1、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2、字词的作用;3、句子的深刻含义;4、修辞手法;5、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人物的刻画;6、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形象;7、写作特点、结构层次及主题思想。

说明文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内容有:1、说明文的类型;2,说明的对象,对象的性质、特征、功能;3、主要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等);4、说明的顺序、结构;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议论文要理解、掌握的基本内容:1、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2、论据(事实、道理);3、论证方法(例证、引证、喻证、对比)及其目的和作用;4、议论文的结构及语言特点。

总之,这些知识是学生在预习时都应该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习的目的,才能加深预习的深度,提高预习的质量。

三、预习时加强提纲式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教师在课前应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列好提纲交给学生,让他们在预习中沿着提纲去分析、去归纳、总结、回答。预习题的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按正确的途径自己去探究,掌握文章的写法,理解文章的内容。那么,题目应该是由浅入深,文章的子、此时最基本的痛惜,好词、好句、好段在初读时就应做上记号。在略读课文后,学生应有大体的印象。文章写谁?写什么?课文是什么文体?有什么线索或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像《故乡》预习题中的1、2题。再细读,就要深入领会文中的人物形象,文章的思想。课堂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总结各提纲的内容,规范学生的预习答案。这样,既给学生时间去预习,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列出下列提纲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分析、理解:

1、掌握关键字、词的读音、词义

交卸奔丧迂腐蹒跚颓唐琐屑晶莹祸不单行妥贴

2、掌握作者朱自清:江苏扬州人,现代、、、,有诗集《》,散文集《》、《》,都收在《》里,我们在初一还学过他的文章是《》。

3、掌握文章的体裁以及文章线索。

4、划分、归纳段意,并说明理由。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5、文章几处写到父亲的“背影”?本文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的“背影”?“背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文章中写到几次流泪?分别流的是什么泪?

7、找出文章中父亲的为数不多的语言描写,这些描写分别体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文章抓住关键时期的动作描写,运用了几个精妙的动词,找出并说明这些动词有何作用。

9、文章写背影,但文章开头却写家境,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题,由浅入深。在对全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预习之后,要认真地解决课后题和老师所列的提纲,以检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对那些一知半解和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画下来,当作自己的难点,以备听课时认真听讲,当堂解决。

总之,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指预习的重要性。不安排学生预习,不讲究预习的深度和质量,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须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不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不少课文在“预习”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围绕预习重点,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精心设计训练,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