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准新人必读:南京订婚习俗
更新时间:2024-04-27 01:31:16

许多人在还没有25的时候就被家里人催婚也是十分的无奈,觉得太早,又不想快点结婚的时候订婚就是最好的选择,也可以让家里人多放心一些,不再那么催。本期小编就带你去南京文化了解南京订婚习俗。

一、上门提亲的风俗习惯

烟酒茶糖是不能少的,还有糕,是说要糕来糕去。两条鱼,两挂肉,还有些水果。

1、烟酒是中国人送礼的老传统了,比较正式。喜糖,表示喜庆。糕表示步步高。

2、彩礼:可以是礼金,可以是金银首饰。这个主要看各家怎么说。

二、双方父母见面上门的习俗

男女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不仅是两个新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所以关键双方父母见面的习俗就必须知道一二,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南京结婚习俗之双方父母见面上门的习俗。

会亲:

会亲,即双方家长见面。而在南京,这种双方家长见面的事情,就叫做上门。这里要说的是第一次上门。上门顾名思义,要进人家门的,要进人家门,有些礼仪就少不了。

一般上门会亲,双方父母是必然的,还有就是双方介绍人,这介绍人又叫媒人、中间人,男女方各一,在南京,这个介绍人还是很讲究的,特别是老南京比较看中习俗的人家。就算你是自由恋爱,自个儿认识自个儿谈的,到最后也要给你整出一个介绍人来,那相亲的就更不用说了。不过如果不讲究这些习俗的人家,自然也就不在意。我们就按照习俗多的说。

一般来说,男方先上门会亲,带着男方的介绍人,女方的介绍人和女方父母一般在家等着,敲门开门,迎进客人,端茶倒水,茶果点心,瓜子花生,自然必不可少,先坐在一起吃吃小东小西,聊聊天,说说天,说说地,互相了解一下各自的家庭,成员组成,结构,生活习惯等等。

父母一见面就是照着以后结婚来恋爱,互相知晓一下根底,也等于是看看是否门当户对,家庭习惯是否靠边。当然,在之前带男/女友回家的时候父母也都问过,这里算是深入做个了解,通过说话,也能认识一下作为父母的思想品格和做人。

再来是吃饭,自家吃,就是父母做,一个做,一个陪客。饭店吃,方便,就是价格高一些,反正不管在哪吃,恋爱的两个小辈都是被考验的那个。这种时候的吃饭,不是自家那种上桌端了饭就开吃的,通常酒水饮料不可少,氛围是需要的,要吃出个味儿来。

上桌开席,酒水饮料,各自倒倒,两边互相敬,当然也不落下自家介绍人。小辈这时候就该主动的站起来,一个一个的敬过去。完了才能安心的吃饭。这吃完了饭,还是唠嗑,东家长西家短,自个家孩子怎么样的怎么样。没话题的时候,就是介绍人出场的时候,这边带带那边带带,反正总不能冷场。男方要去女方家上门,女方也得去男方家上门,习俗都是一个样。

介绍人的作用

1、没话题时候带起话题。

2、重要的事项从介绍人口中说出。

3、双方的见面日期约合。

注意事项

1、上门需要带些东西,水果饮料的一些简单的东西,需要买几样。

2、进门时,小辈需要向对方介绍一下,方便小辈叫人。

3、端茶倒水,上桌敬酒,小辈都得积极些。聊天说话时随意就好。

三、拜见岳父母的必胜心经

1、恭敬、谦虚:曾有一男孩去一女孩家,昂首挺胸进门,用眼光向下看人的姿势打过招呼后就不再理人,专心和女孩子套近乎,再去时人家就极不欢迎了,只好以讨要女孩子借去的随身听为借口,拿物后抱头鼠窜,从此再不登门。

2、牢记你的目的:曾有一男孩有半年时间的周日必去一女孩家,他们对男孩总是盛情款待,面带笑容,最终却“横刀留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3、礼多人不怪:曾有男孩有一个谈了两年的女友,都快谈婚论嫁了,终于被人家硬生生的一声“滚”赶出了门外,棒打鸳鸯,从此天各一方。

4、豪爽不浮夸:一般人嫁女,都会考察对方实力,应该实事求是,切忌吹牛。没有资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给人不踏实的感觉,你可以没有钱,但不能不稳重可靠。在可靠的基础上卖卖力办成些小事,表示下你的诚意也就足够了,那种搬板凳排队替人买票的事儿少干。

5、勤快而精明:要主动发现别人家需要壮劳力帮忙的地方,在没有体力活的时候不妨动动嘴皮子,别人也不会真要你做,即使做个十次八次,把人家的女儿骗回了家,她以后的十年八年不都会为你做么?

6、和女友保持恰当距离:前面说过了,曾经一个男孩关上门和人家的女儿亲热,当爹妈的一定气得要死,可见当面搂搂抱抱也是要不得的,即使你为了表现出两人破釜沉舟的勇气,也绝对不能害的两位老人出门散步吧。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